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誰接義大最好?

◎ 余宗龍

小英總統日前才風塵僕僕至桃園國際棒球場開球,以實際行動支持國球發展,對照上週義大球團突然求售,公開尋求買家,有點諷刺!台灣職棒第五隊遲遲不見蹤影,現在卻連基本的四隊規模都快保不住,陷入三缺一的國球危機。儘管球團對外強調轉手前一切經營正常,但恐怕已無心戀棧。中職力保健全的四肢,仍待熱愛棒球、想進軍職棒的企業團體即刻救援,維繫住看似搖搖欲墜的國球。

義大球團上週宣布球隊將轉賣尋找買主。(資料照,記者張嘉明攝)

當社會各界正在熱烈討論新企業投入職棒的同時,筆者誠摯呼籲:別再陷入「有規模的大型企業接手經營」就是最好選項的迷思。經營職棒球隊是商業行為,也是投資行為,因此有興趣的企業若要接手球團,並永續經營,則接手企業的目標市場必須與大多數職棒運動消費者的輪廓和特徵一致,且有直接面對與回應此類消費者需求的競爭性產品或服務,這樣經營起球隊才有意義!比方說,職棒元老級球隊統一獅隊,二十多年來戰績表現有好有壞,卻未曾聽言因球隊績效差而欲放棄經營,其中關鍵即在於集團所經營的事業體目標市場和國內棒球迷相似,所以長期經營職棒球隊可創造企業品牌與產品相乘的行銷效果。換言之,即便球團經營長期處於虧損的狀態,主事者亦能正向思考,當廣告投資,視為公司年度的行銷費用;如此一來,球隊轉手的新聞,才不會每隔幾年就要重複出現一次。

翻開國內職棒史,買家接手球隊的初衷,大都不是為了賺錢,單純本著想要打造品牌、回饋社會,而揮軍職棒者不在少數;然而總在集團主力事業體遭逢經營績效未見起色時,不得不作出斷尾求生的痛苦決策,此時花錢的職棒球隊往往成為組織重整下的犧牲品。

其實國內還是有不少企業對經營職棒有興趣,不過和國外相較,國內定期關心棒球的人口依然偏低,只看國際賽的國人還是佔多數,所以這塊市場的餅一直無法做大,因而有興趣的企業經常裹足不前,僅參與球隊贊助試試水溫。當然,企業欲投入職棒經營背後有其商業考量和評估,但政治人物若能適時當起催化劑或潤滑液居中協調、吸引企業參與,透過政策、稅賦優惠等等,勢必能產生推波助瀾的效果!

職棒運動近期好不容易從谷底翻揚,正處於上升的趨勢,盼望小英政府能鼓勵企業界投入,讓台灣棒球更上層樓。當前協助尋求與職棒產業目標市場接近的優質企業接手球團,是職棒產業邁向永續發展的第一步!

(作者為東南科大休閒事業管理系副教授,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策略管理學博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