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伊朗與西亞世界》卡達的三溫暖

在沙卡和解之後,卡達外交部長穆罕默德仍然對外表示,他們與伊朗之間的關係並不會因此改變。很顯然卡達政府不必完全仰周邊阿拉伯國家鼻息,2017年的危機固然對卡達造成影響,但仍有其他讓卡達發展的空間與機會。

陳立樵/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2021年1月5日,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在波斯灣合作理事會(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GCC)與卡達(Qatar)大和解,對卡達來說,回想2017年6月如同被罷凌般遭遇沙烏地與埃及(Egypt)、巴林(Bahrain)的「雪崩式斷交」,現在的和解就像被渣男玩弄感情一樣,忽熱忽冷如洗三溫暖,卻一點都不紓壓。這樣的變化,其實源自於長期與近期西亞區域及國際間情勢更迭。

自19世紀以來,隨著在波斯灣(Persian Gulf)的影響力上升,英國進而在伊朗南部的布希賀爾(Bushehr)設置駐紮官(Political Resident),管轄範圍包括海灣的另一方,如今日的卡達(Qatar)與巴林(Bahrain)。卡達地區的薩尼家族(Thani)與英國駐紮官於1868年簽署過協議,由英國「保護」這個區域。在該時期,英國對於科威特(Kuwait)、亞丁(Aden)等地區都採取同樣的做法,無視這些地區應屬於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的事實。只是有諸多研究指出,阿拉伯半島的部落對鄂圖曼並無歸屬感,這也成為英國較能夠滲透此區的因素。

沙烏地阿拉伯與卡達在波斯灣合作理事會大和解。(AFP)

同一時期,半島中央的紹德(Saud)家族向外拓展勢力範圍的舉動,威脅到英國在這區域的優勢,再加上鄂圖曼也要爭取主導權,使得英國更加強「保護」對半島東西南北的港口與周邊地區。紹德家族雖然在19世紀末遭到其他敵對家族擊潰,但20世紀初期捲土重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鄂圖曼成為英國交戰的對手,因此,英國相繼與他們喜歡或不喜歡的阿拉伯部落,都達成了協議,以求安穩地與鄂圖曼對戰。1915年,英國承認紹德家族在半島上的勢力範圍。1916年,英國也與卡達的薩尼家族簽訂條約,由英國作為保護國。紹德家族在1932年建立了沙烏地阿拉伯,與美國合作開採石油,藉以抵抗已在伊朗西南部與波斯灣取得龐大石油利益的英國。儘管美國自建國以來,在西亞地區並沒有利害關係,但有石油利益可圖,還是沙烏地送上門來的大禮,又有什麼人會拒絕呢?

儘管並非此後即開啟了美英兩國在西亞地區競爭的氣氛,但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已失去在亞洲地區的影響力,到了1971年正式退出波斯灣。而美國逐漸接替英國的位置,不僅與沙烏地維持石油合作的關係,同時也取得伊朗石油的主導權。冷戰時期,美國在西亞地區「雙柱政策」(Twin Pillars Policy)的主角,就是沙烏地與伊朗。在這樣的背景下,脫離英國「保護」的卡達,不得不承認沙烏地為半島的霸權,也逐漸與美國靠攏,特別到了冷戰結束之後更是如此。但其實卡達的對外政策大致保持多邊發展的模式,並無刻意與哪一陣營合作的意涵。即使伊朗在1979年革命之後持反對美國的立場,連帶反對沙烏地、以色列(Israel)等與美國友好的國家,但卡達仍然對伊朗保持關係。從卡達的角度來看,在西亞的強國與外來霸權的壓力之下,僅和某一陣營接觸,都可能對自己不利。

然而,卡達想走自己的路,似乎也不見得就是有利的選擇。卡達的重要媒體半島電台(Al-Jazeera)逐漸掌握輿論的話語權,若干批判沙烏地的言論,就成了沙烏地的眼中釘。此外,西亞區域的變化也讓卡達受到沙烏地更多的關注。在伊朗與沙烏地的政治角力之下,卡達與伊朗的友好關係就令沙烏地如坐針氈。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極力地譴責伊朗、制裁伊朗,就是沙烏地在西亞最大的靠山。卡達維持自己的路線,沙烏地必然擔憂這位半島上的小老弟很可能與伊朗完全靠攏。再加上若從歷史面向來看,沙烏地過去因為英國的關係沒能取得卡達,若欲積極將卡達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則有相當好的歷史遠因可以做為對卡達「特別關注」的理由。此外,卡達雖與以色列互有往來,但對於以色列轟炸加薩走廊(Gaza Strip)的行動卻有頗多批判。以色列的死對頭哈馬斯(HAMAS),也與卡達有密切關係。因此,對美國與以色列來說,卡達就是危險國家。

半島電視台是卡達的重要媒體。(AP)

2017年6月,沙烏地聲稱卡達支持恐怖主義,於是連同幾個阿拉伯國家對卡達進行封鎖、斷交。沙烏地的目的是要「未雨綢繆」箝制卡達任何可能的發展。美國也支持沙烏地的作法,畢竟其更進一步的目的,是要扼殺伊朗藉由卡達在西亞地區擴張勢力的機會。然而,沙烏地對卡達的制裁,難道不是恐怖行動的一種?以色列對加薩的轟炸,不也如出一轍?美國放任他們所支持的盟友恣意質疑他國立場、言論以及行動,何嘗不是更恐怖的恐怖行動?在這樣的情況下,伊朗給予卡達的諸多支持,便帶有伊朗抵抗沙、以、美三國的意涵。

此際沙烏地轉而與卡達和解,若干評論認為沙烏地之前對卡達的斷交,其實惡化了自身的經濟情況,和解的目的只是為了解決自己的經濟問題。再者,是否因為川普所領導的美國看似江河日下,將可能動搖沙烏地在西亞的霸權地位,因此沙烏地必須調整政策以應對?西亞地區與美國友好、或者恃美國為靠山的國家,是否該警覺有可能被敵對陣營「蓋布袋」?與美國同夥的國家是否會在棒打落水狗的情況下一起遭殃?

在沙卡和解之後,卡達外交部長穆罕默德(Mohammaed bin Abdulraham al-Thani)仍然對外表示,他們與伊朗之間的關係並不會因此改變。很顯然卡達政府不必完全仰周邊阿拉伯國家鼻息,2017年的危機固然對卡達造成影響,但仍有其他讓卡達發展的空間與機會。至少長期以來與沙烏地、美國對抗的伊朗,就會是卡達持續合作的對象。換句話說,卡達雖小(洗三溫暖的經歷的確很衰小),卻也不怕沒有牌可以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