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薇拉夫人的國際關係料理藝術》爭奪北極大戰(一):中國覬覦北極雄心

中國推出「北極政策白皮書」目的,是要為未來30年世界爭奪北極資源大戰預做準備。由於中國非北極地緣國家,北極理事會只具觀察員身分,無法影響決策,所以中國較為注重雙邊接觸,挑選對自己有利的國家合作,如缺乏投資的冰島、格陵蘭島、俄羅斯等國合作,避免與美國加拿大等大國產生利益衝突。

黃惠華

2018年1月26日,中國國務院發表〈中國北極政策白皮書〉說明中國政府在北極的行動綱領、闡述對北極地區合作的立場、目標與基本原則,透過白皮書,鼓勵相關業者參與,以和平、穩定、發展方式與國際社會共同開發北極。強調願與其他國家一起計劃在極地絲綢之路倡議框架內,在北極地區建立海上貿易航線。

北極地區有八個國家,分別是俄羅斯、挪威、芬蘭、瑞典、丹麥、冰島、加拿大與美國,這些國家領土位於北緯66度以北,也就是北極圈以北。所有北極國家都是北極理事會(AU)的成員,北極理事會是該區的國際組織,非北極地緣國家無法擔任常任理事國。2013年中國、印度、義大利與南韓成為該組織的觀察員,觀察員有權監督成員國的活動,但無參與決策權力。

中國非北極地區國家,如何走進北極?

2017年5月俄羅斯推出「2030前經濟安全戰略」指出,在對接一帶一路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基礎上,俄羅斯邀請中國共同開發北極航線,建設「冰上絲綢之路」,希望中國能投資幫助建設一條連接北極航道主要港口和西伯利亞鐵路的重要鐵路。習近平回應俄方表示,「要做好一帶一路建設同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努力推動濱海國際運輸走廊等專案,共同開展北極航道開發和利用合作,打造冰上絲綢之路」。其他北極理事會成員國則對於中國打造「北極絲綢之路」雄心感到憂心。

北極地區有八個國家,分別是俄羅斯、挪威、芬蘭、瑞典、丹麥、冰島、加拿大與美國,這些國家領土位於北緯66度以北,也就是北極圈以北。

為何北極是中國的國家利益?

中國自認為是最靠近北極地國家,意思是指,北極資源不只是屬於北極圈國家所有,是每個國家共同財產。如同習近平所示,「中國的安全包括政治、文化、國防、經濟與環境等廣泛的領域」。同樣的概念也出現在白皮書之中:「我們認為在太空、海洋、極地等戰略地區,中國具有實實在在和潛在的重大國家利益,面臨安全威脅和挑戰。中國有和平探索和利用國際資源,包括在海洋、海洋貨架的權利」。中國覬覦北極利益主要基於幾個因素:貿易路線、經濟資源及戰略利益。

一、 拓展貿易路線

積極參與西北航道與北極航道開發。隨著北極融冰,北極航道可縮短亞洲至歐洲運輸路線、費用與時間成本,據評估到2030年,亞洲-北極航道-歐洲航運運輸量將會成長25%。

二、 經濟資源

有鑑於未來世界將面臨能源短缺的問題,北極底層蘊含豐富石油,天然氣,礦產仍未開發,中國也想在北極尋找替代性能源。中國與俄羅斯在北極圈內的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氣(LNG)項目工程進度已達70%,很快可完工生產。中國近年興起南北極探險熱,根據俄羅斯「世界無國界」旅遊協會統計,2017年夏季參觀俄羅斯北極國家公園的遊客共有1142人,分別來自36個國家;其中中國,佔總人數18%。2016年中國遊客在芬蘭北極圈內拉普蘭地區遊客成長90%,北極對中國人具有市場吸引力,當然也有興趣發展旅遊業。

三、 戰略利益

2015年9月美國在阿拉斯加海岸附近白令海水域,發現五艘中國軍艦行蹤。當時被視為中國軍隊日益強大指標。中國每年大筆預算投入國防資源打造強大海洋艦隊保護國家利益。由於大多數中國航運公司隸屬於國家,與軍民航機隊合作密切,解放軍軍艦出現在北極海域也不足為奇。冷戰時期,美國與蘇聯在北極進行爭奪戰,隨著中美戰略對抗不斷加強,中國海軍也必須在北極做好準備。此外,中國南極戰略已出現成效,中國不但要掌握南極,也要掌握北極。

隨著北極融冰,北極航道可縮短亞洲至歐洲運輸路線、費用與時間成本,據評估到2030年,亞洲-北極航道-歐洲航運運輸量將會成長25%。(OBOReurope)

中國多角經略北極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孔鉉佑強調「中國參與北極事務的主要政策主張有五項:第一,不斷深化對北極的探索和認知;第二,保護北極生態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第三,依法合理利用北極資源,以可持續的方式參與北極航道、非生物資源、漁業等生物資源和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第四,積極參與北極治理和國際合作;第五,促進北極和平與穩定」。

中國為了擴大對北極地區的影響,採取了不同的方式取得一些成就,以下幾點觀察:

一、深化環境科學研究

中國政府每年花費6000萬美元進行科學研究,並成立研究中心,研究人員預計擴增至千人。科研依舊是中國在北極影響力的關鍵因素,中國北極科學研究計劃是國家發展計劃之一,研究方向與具體項目包括:自然資源、研究、地質勘探、工業發展技術;海上航道與北極地區的運輸;極地考察;參與有關北極問題的國際科學和專家討論;北極國際法,中國國際法律活動與在北極法律地位;與北極和極地國家有關的政策與外交,與夥伴國家共同發展;軍事戰略態勢,中國在北極的軍事存在的前景與形式。

1993年中國從烏克蘭買下第一艘破冰船雪龍號(Xue Long),從1998年至2017年完成第七次北極考察,中國首艘自製破冰船「雪龍2」將於2019年建成。目前中國在北極已有四個基地,在北極建設科學考察站,在北冰洋中建立了浮冰漂流站和無人浮標站用以紀錄北極氣候的變化數據。未來中國會持續強化對北極的研究工作。

有鑑於未來世界將面臨能源短缺的問題,北極底層蘊含豐富石油,天然氣,礦產仍未開發,中國也想在北極尋找替代性能源。

二、與俄羅斯合作

不少輿論認為,中國可能瓜分俄羅斯在北極的利益。事實上,沒有俄羅斯,中國在北極哪裡都去不了。隨著俄羅斯與歐美關係惡化,俄羅斯歡迎中國聯合開發北極地區,2014年中俄升級為「全面性戰略夥伴關係」,深化兩國在北極地區的戰略合作,兩國主要合作領域為科研、貿易路線、投資開發、基礎建設等。

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與中國哈爾濱工業大學設立聯合研究中心,進行北極地區工業與基礎設施發展相關研究。聯合研究中心成為北極研究調查、技術交換、測試及解決問題平台。除了科研合作,俄羅斯也提供中國貨船使用俄羅斯北海航線(Northern Sea Route,NSR),為中國貨船開闢上海到德國漢堡港口運輸路線。

由於俄羅斯擁有比其他北極圈國家最長海岸線,北極研究豐富經驗,更是世界上唯一擁有建造核子破冰船關鍵技術,加上中國生產基地,兩國合作獲益良多。中國獲得新的貿易路線、亞馬爾半島的能源開發、取得破冰船建造技術、參與俄羅斯阿爾漢格爾斯克地區(Arkhangelsk)深海港口建設,這就是中國為何能成功進入北極的原因之一。

1993年中國從烏克蘭買下第一艘破冰船雪龍號,從1998年至2017年完成第七次北極考察,中國首艘自製破冰船「雪龍2」將於2019年建成。(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三、投資北極國家

2010年以來中國高層頻與北極國家互動,如美國阿拉斯加、芬蘭、冰島等國以強化外交關係。同時積極投資北極國家,包括採礦投資、土地開發、基礎建設等等:中國芬蘭鋪設光纖電纜計畫。中國企業對北歐國家投資採礦,例如盛和資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為格陵蘭公司最大股東,盛和在格陵蘭公司鈾礦開採股權提高至60%。其他中國企業已在洽談的其他投資項目還包括,挪威港口希爾克內斯(Kirkenes)以及冰島兩個港口等等。中資在北極國家出現「獵地」熱潮,2016年中國商人試圖購買前丹麥軍事基地,但遭到丹麥政府拒絕。中國民營房地產公司中坤集團老闆黃怒波欲買下冰島300平方公里土地,進行旅遊度假投資,遭冰島內政部以不符法令為由拒絕。中國利用投資、科學研究軟實力意圖奪取北極利益,引發北歐國家的顧忌與擔憂。

為爭奪北極預作準備

中國海軍上將尹卓表示:「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北極不屬於任何特定國家,而是全世界的共同財產」。中國推出「北極政策白皮書」目的,是要為未來30年世界爭奪北極資源大戰預做準備。由於中國非北極地緣國家,北極理事會只具觀察員身分,無法影響決策,所以中國較為注重雙邊接觸,挑選對自己有利的國家合作,如缺乏投資的冰島、格陵蘭島、俄羅斯等國合作,避免與美國加拿大等大國產生利益衝突。

如何應對中國發展北極的計劃?各國或許可提出自己行動方案捍衛立場與利益,例如開闢替代冰上絲綢之路新路線等等。既然中國認為北極是大家的,如果中國出現挑戰所有權舉動,反制方法也可以犧牲中國投資,強化主權。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