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林濁水觀點》葉望輝與台獨(五):美國官網撤旗、地圖事件與台灣復權

緩衝支點和「籌碼」之間有時只是一線之隔,迄今中美雙方都曾有把台灣當成籌碼的操作。這正是生意人川普最令人擔心的地方。無論如何,復權大趨勢既然沒有變,那麼,台灣做為一個小國,在大國對峙的大格局中要主動去翻轉結構實在不是做得到的事,我們不必懷有這樣的企圖,但是在結構中膽大心細地扮演好緩衝平衡的角色,不成為被出賣的籌碼而穩健前行,畢竟是做得到也該做的。

林濁水

撤旗只是烏龍還是事出有因?

2017年9月民進黨黨慶,美國在台協會處長梅健華缺席,接著國務院官網撤掉了青天白日旗,一開始,台灣駐美代表高碩泰說,這是美方內部的行政作業,「應該只是個案」,不料今年年初又發現在2017年底美國貿易代表署官網、美國國務院領事事務局網站和反恐行動「堅定決心」官網又接連撤掉了青天白日旗,只剩下文字敘述。

外交部發言人李憲章不得不嚴正表示,「針對美方移除我國國旗作法,我們對美方表達,不僅無法理解,也沒辦法接受,非常失望。」

對於這一連串的事件,台北方面十分緊張,中國媒體冷嘲熱諷,國民黨難免見縫插針修理政府一番。

為什麼會有這樣一連串的事?專家們有的說是中國崛起的必然;有的說川普以台灣當做籌碼交換北京制裁北韓的又一表現;有的說美國行政部門對國會通過友台法案的一種政治反撲;有的說應該只是美國官員疏失,只要我政府盡快溝通,應可以立即改回⋯⋯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在多方猜測後,1月25日務院發言人諾爾特在記者會上未正面答覆撤旗提問,卻説美國基於三個聯合公報與台灣關係法,繼續奉行一個中國政策。

「奉行一個中國政策」?這一個答覆更令台灣方面憂心忡忡。面對質疑,國務院強調美國對台政策沒有改變,國務院這解釋恐怕不再引起更大的不安就不錯了。

幸好,直到1月中央情報局「世界各國概況」網頁中,仍保有青天白日旗。到了1月底美國「堅定決心」公共事務室突然回覆台灣媒體說,青天白日旗消失是由於網頁發生技術問題,導致一些參與國家國旗未出現在頁面。

這回應未免太烏龍,堂堂美國為什麼政府部門一個接一個為青天白日旗發生同樣的技術烏龍? 還好,1月底「堅定信心」表示將確保台灣的國旗出現在網頁。

同樣的好消息是同時發生,美領務局再度改版了網頁,這改法很稀奇,雖然台灣頁面沒有國家國旗,但是連中國等世界其他國家與地區的國旗圖示也全部移除了。

美領務局再度改版了網頁,雖然台灣頁面沒有國家國旗,但是連中國等世界其他國家與地區的國旗圖示也全部移除了。(翻攝自美國領務局官網)

到了2月,類似撤旗的事件又出現了一個餘波,2日美國國防部公布《核武態勢評估》報告,被發現竟把台灣劃進中國地圖,但是被抓包後又緊急將報告撤下修改,並強調美國對兩岸議題立場沒變。

從這一大趟的左折右騰中,我們看到國務院撤旗事件既然接連發生,那就不可能是技術性的意外。必定是事出有因。

首先,在於2017年11月中美兩國舉行川習會,9月開始密集前置作業,為了營造氣氛的措施。在這氣氛下,梅建華甚至缺席民進黨酒會,做法和一連串撤旗事件連成一氣。

其次,不同機關撤旗時間不一,而且如情報局還明確的並未跟進;同時到了1月底,國務院都無法正面回應記者對撤旗的詢問;以及居然以所有的國旗全撤的怪招來結案,這一切都顯示了川普政府決策的不穩和執行的混亂以及有把台灣籌碼的說很難說不是空穴來風。

只是,緊接著川習會後,白宮在去年底公布川普的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把中國和俄羅斯稱為美國的競爭對手,說他們試圖挑戰美國的地位,並威脅到美國的繁榮與安全。可見美國國安建制派重新掌握住了搖擺的大方向,這方向對台灣明顯比較友善的常軌,既然如此,撤旗事件雖然不是空穴來風,也自然會走向落幕。

台灣籌碼化問題

就緊接在撤旗案暫時落幕後,美國國安會前亞洲事務資深主任麥艾文和國安會中國、台灣及蒙古事務前主任何瑞恩合寫了一篇專文,說台灣不是一張牌,而是美國該看重的合作夥伴。他們擔心隨著川普政府開始採取更加對立的中國戰略後,可能有意或無意將台灣推向加劇的美中競爭中間當成籌碼,這將損害台灣、弱化美國信譽,最終破壞亞洲穩定。兩人建議美國組貿易代表團到台灣,鼓勵台灣投資美國、支持台灣加入下一輪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談判、優先考慮談判美台雙邊投資協定等。兩人的建議對大局和台灣都非常正面。

在撤旗案暫時落幕後,美國國安會前亞洲事務資深主任麥艾文(圖)和國安會中國、台灣及蒙古事務前主任何瑞恩合寫了一篇專文,說台灣不是一張牌,而是美國該看重的合作夥伴。(中央社資料照)

只是,當年由尼克森開始延續到今天,令台灣非常委屈的一中政策正是源於中美雙方都在「聯中制蘇」的大戰略架構把台灣籌碼化的策略安排,加上兩蔣的私心和顢頇而形成的。在這台灣籌碼化的策略中,不管是中國的一中原則或美國的一中政策,本質上都是把台灣這一個如假包換,事實存在的獨立國家予以「法律上的不承認」。這不只使台灣備受委屈,而且台灣做為一個國家,處在「事實國家」和「合法國家」名實斷裂的緊張狀態,更使得台海局勢隨著台灣地位的不確定而跟著一直處在不確定甚至不安定的狀態之中。

台灣復權之路—美台從純民間關係到準官方關係

蘇聯瓦解後,美國把台灣籌碼化的必要性解除,於是台灣做為一個國家的地位很合理自然地走上「復權之路」。

各國雖然一直沒有走到和台灣建交的程度,但從1990年代之初紛紛提昇和台灣的關係則是個趨勢。美國第一個最重要的作法是解除把高性能飛機賣給台灣的限制,讓台灣買到F16戰機。其後,最具代表性的對台政策調整是美國1994年公佈的柯林頓對台新政策。

1990年代初雖然整個國際局勢已經完全不同於冷戰時期,但在基本上,美國建制涉台政學界對台基本上仍然沿襲他們過去的途徑來看待台美關係,但最終由於來自於國會要求改善對台關係的壓力很大,形成了政府和國會的緊張關係,為求緩解壓力,柯林頓在1994年9月由主管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洛德向參議院外交委員會簡報柯林頓 政府經過長時間醖釀和調整的對台新政策 。

主要內容是 :

1 、台灣駐美機構由原來的「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 」改為「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 」;

2、 在「美國在台協會 」的主持下,美國與台灣建立次長級經濟對話;

3、 美國允許「 經濟及技術性」部門的高層官員訪台,將視個案決定而且不排除派遣內閣級官員訪台;

4、 美國國務院主管經濟及技術性的副國務卿可以在國務院之外的地點會晤台灣官員,並可訪問台灣;

5、 台灣官員可至經濟、商務、技術性的美國政府部門洽談公務;

6、 美國基於禮儀、方便、安全原因,視個案為台灣高層官員(總統、副總統、行政院正副院長)過境提供協助;

7、 不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及其他以「國家」身份為入會資格的國際組織,但是支持台灣參與那些不需以「國家家」身份為入會資格的經濟、技術性國際組織等。

這是台美斷交15年來美國政府第一次對台灣關係的系統性大調升。

台灣駐美機構由原來的「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 」改為「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 」。(圖:網路)

新政策公佈後,AIT處長第一次到總統府和台灣總統會面,幾年後,1997年,AIT被授予正式的領事簽証權。經過這樣的調整,台美關係雖然距離正式外交關係仍然非常遙遠,其中第7點,不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及其他以「國家」身份為入會資格的國際組織當然對台灣仍然是非常不利,但是其餘的規定,令雙方關係已經從被《台灣關係法》嚴格限制的「純民間關係」提升到了「準官方關係」。

從陳水扁的逆轉到蔡主席的再復權

到了2000年,台灣政權輪替備受西方國家肯定,上台的小布希總統對於台灣的態度更形友善,不料,在美國忙於反恐時陳水扁莽撞行事,台美關係劇烈倒退。然而,縱使如此,「台灣復權」的國際格局仍然沒有改變。等到2008年中國開始突出擴張性的大國氣勢,整個北半球西太平洋陸緣海域緊張年年上升,中美關係日益緊繃,台灣由於位居整個緊張海域的中央戰略樞紐位置,做為緊張關係的緩衝支點性格日益受到重視。這既使馬總統能順利簽署台日和台菲漁業協議,更使馬習會得以突破;也使得蔡總統在競選期間訪美待遇和過去完全不一樣;同時當選之後也令她強調台美關係空前的好。

緩衝支點和「籌碼」之間有時只是一線之隔,迄今中美雙方都曾有把台灣當成籌碼的操作。這正是生意人川普最令人擔心的地方。(Reuters)

如今,一方面撤旗、地圖事件的風波全告一個段落;另一方面,川普政府的國防安全報告和美國國會在提升台灣地位上被認為是美台斷交以來繼《台灣關係法》後政治意義最高的法案《台灣旅行法》又即將過關1 ,在在都說明同樣是民進黨總統執政,但是台灣又重新步上在陳水扁執政後半頓挫的復權之路。

緩衝支點和「籌碼」間只有一線之隔

然而,緩衝支點和「籌碼」之間有時只是一線之隔,迄今中美雙方都曾有把台灣當成籌碼的操作。這正是生意人川普最令人擔心的地方。無論如何,復權大趨勢既然沒有變,那麼,台灣做為一個小國,在大國對峙的大格局中要主動去翻轉結構實在不是做得到的事,我們不必懷有這樣的企圖,但是在結構中膽大心細地扮演好緩衝平衡的角色,不成為被出賣的籌碼而穩健前行,畢竟是做得到也該做的。

註:

1. 《台灣旅行法》這樣定位是一般看法,但是,若說是繼柯林頓對台新政策後最重要的法令,應該會更適當。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