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兩岸與國際》林毅夫對台商的統戰論述竟如此粗糙不堪

林毅夫於博鰲亞洲論壇舉行的新書發表會上表示,「台灣應該把失去優勢的產業轉移到大陸,同時在台灣進行產業升級」。他認為,1990年代台灣的第一次南向失敗原因就是政治干擾經濟;質疑蔡政府提出的新南向政策可行性。單純從他的話去檢驗,雖說不見得全錯,但他站在自己或中國的利益與立場講話,出於私心與私利,便是值得我們深思而小心翼翼地面對。

顏建發/健行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於3月26日在博鰲亞洲論壇舉行的新書發表會上表示,「台灣應該把失去優勢的產業轉移到大陸,同時在台灣進行產業升級」。他認為,1990年代台灣的第一次南向失敗原因就是政治干擾經濟;他質疑蔡政府提出的新南向政策可行性。

林毅夫此舉是否官方授意,我們不得而知。但這正是中國典型的統戰手法,殆無疑問。只可惜,雖然林毅夫在叛逃到中國之前,曾是台灣宜蘭人,卻沒有人相信,他會是出於對台灣的善意。中國栽培他,給他高官做,在目前兩岸政治對立之下,他愈是公開的話、愈是義正辭嚴的表態,愈顯得有鬼,越無法被台灣人所接受。

單純從他的話去檢驗,雖說不見得全錯,但他站在自己或中國的利益與立場講話,出於私心與私利,便是值得我們深思而小心翼翼地面對。

林毅夫主張,中國經濟規模照現在的增長速度,到了2030年將居世界第一,世界經濟中心不可避免將轉移到中國。其次,他認為,中國發展以後給台灣升級的產品創造出巨大的市場,過去台灣沒有抓住這個機會,韓國則利用中國市場進行國內的產業升級。也因此,對於蔡政府提出的新南向政策表示懷疑,他認為跟進的台商會很少,且跟進的將鎩羽而歸。

林毅夫於3月26日在博鰲亞洲論壇舉行的新書發表會上表示,「台灣應該把失去優勢的產業轉移到大陸,同時在台灣進行產業升級」。(圖:中央社)林毅夫於3月26日在博鰲亞洲論壇舉行的新書發表會上表示,「台灣應該把失去優勢的產業轉移到大陸,同時在台灣進行產業升級」。(圖:中央社)

其實,2005年林毅夫曾預測,中國經濟將在20-30年內保持8%的增長速度。以他的説法,至少2025-2035年還應有8%的經濟成長率。但結果卻令他大失所望: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顯示,2012年中國的GDP(國內生産總值)便已跌破8%,2012-2016年的GDP增速,最終核實數確認為:7.7 %、7.7%、7.3%、6.9%、6.7%。這個數字已確証,林毅夫的預測錯了。然做為曾經是2008-2012世界銀行的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的他,至今未嘗為當年自己的大膽判斷做出道歉。

倒是2013年7月29日,林毅夫又在外國記者新聞中心(International Press Center)主辦的一次記者會上,對於許多人對中國經濟感到悲觀的質疑, 再發豪語說,中國有後發優勢,可以模仿和學習富裕國家的先進技術,而這將使中國經濟的高增長率至少保持到2030年。天曉得?縱然林毅夫的愛國情操固然可貴,卻仍無法回天。

事實勝於雄辯

根據中華徵信所調查,2012年250個台商中型集團在中國的虧損家數占整體比重的46.47%,中小企業約有近半數處於虧損狀況。於此同時,日本將釣魚台國有化後,中國強烈反日,58個城市發起了大規模示威,令日商心驚膽跳,紛紛移出中國。日本貿易振興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日本在中國的投資則暴跌了31%,為49.3億美元,而日本在東南亞的投資比前一年同期增加了55%,達102.9億美元。

事實上,目前中國的投資環境,越來越惡化。中國目前國營企業與國有銀行的經營體制,問題重重。中國國營企業的生產能力固強,但技術卻仍跟不上,這是導致產能過剩的原因之一。本質上,中國企業是大而不強。再者,在經濟層面上,中國房地產泡沫化嚴重;房地產固然推動了約20%的經濟成長,卻是像一把懸在頭上的劍。中國政府知道房地產泡沫化的問題,但為了社會穩定,不能戳破。美國要求中國在金融和服務領域開放的力量,還會不斷地迎面而來,但中國很難答應,最後終將陷入左右為難的窘境。只是,在北京政府的主控下,這種困局仍不致於有大崩盤的情勢,會持續一段時間的兩難處境,但是無法期待有根本的突困。

更麻煩的是,總體的環境生態日趨惡化,包含空氣污染、缺水 、以及生態可持續性的問題,已沉痾難起。其實,對中國而言,經濟增長已不是改革中國經濟環境的課題,關鍵在於變革、在於質而非量的改善。

由此思之,林毅夫口中的經濟回歸與台商回流,應是政治考慮,而非出於經濟論點。

中國房地產固然推動了約20%的經濟成長,卻是像一把懸在頭上的劍。中國政府知道房地產泡沫化的問題,但為了社會穩定,不能戳破。(AP)中國房地產固然推動了約20%的經濟成長,卻是像一把懸在頭上的劍。中國政府知道房地產泡沫化的問題,但為了社會穩定,不能戳破。(AP)

平實而言,中國經濟要回到正常軌道,除了上述問題要改善,更需要的是和平與穩定的外部環境。但這更不可得。從2013年,習近平主政以來,中國和周邊國家的關係日益惡化。從北到南,中國在「四海,一洋」上與美國及其盟友關係十分惡化:

黃海:2015年7月8日,中國與韓國在朝鮮半島上因為部署薩德的決定而關係趨緊。

東海:2012年9月11日,中國與日本因為日本國有化釣魚台而關係惡化。

台海:2014年11月29日與2016年1月16日台灣政治版圖大幅綠化,兩岸關係趨遠。

南海:2015年7月12日《南海仲裁案》出爐,中國敗訴,菲律賓勝出,南海情勢趨緊。

印度洋:隨著中國崛起,中國推出一帶一路,其中「一路」的南向擴張,在印度洋上威脅到印度的勢力範圍,引起印度的不安與反制,印度積極尋求與美日及其他亞洲國家的安全合作。

2015年7月8日起,中國與韓國在朝鮮半島上因為部署薩德的決定而關係趨緊。(EPA)2015年7月8日起,中國與韓國在朝鮮半島上因為部署薩德的決定而關係趨緊。(EPA)

回頭看,習近平在外交上的努力,並未換得周邊國家的夥伴友誼,相反地,陷入重重包圍。這種惡化的鄰居關係,又如何期待有個和平穩定的環境來發展經濟呢?

2012年日本將釣魚台國有化之後,遭到中國民間的抵制、砸廠或日本人遭到毆打的對待後,日資因而怯步。自去年五二0以來,中國對台灣經貿交流加以緊縮,在中國投資的台商或演藝人員對政治顏色的選擇,十分忌憚。過去這幾個月來,韓國因部署薩德,經貿交流與投資也慘遭報復。這類將政治與經濟緊緊掛勾的政權,試想,又如何侈言吸引那些想正規或長期經營生意的外資?

從來沒有人會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內。政府的角色也不是、更不可能指揮企業或個人。政府是為國家總體的安全與經濟的穏定與發展而存在。林毅夫的言論不僅無法達到對台商統戰的目的,反而適得其反。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