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寫在世界愛滋日這一天

◎顧文瑋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

在世界愛滋日今天,沒有其他的文字比狄更斯在《雙城記》的開場引言更能道出感染者在這個年代的處境。

只要早期接受治療,規律服用藥物,感染者的健康、壽命與生活品質與非感染者幾乎無異。(http://www.unaids.org/)

在抗反轉錄病毒藥物療法(或俗稱的雞尾酒療法)問世的二十年之後,人類免疫不全病毒感染早已不再是世紀黑死病,愛滋病與絕症也不再是同義詞。

只要早期接受治療,規律服用藥物,感染者的健康、壽命與生活品質與非感染者幾乎無異,不但可以建立家庭、生兒育女,更能在社會中貢獻一己之力。同時,隨著醫學進步,抗反轉錄病毒藥物療法也不再是一天十幾顆難以吞嚥、副作用大的膠囊藥丸,而是只需一天服用一次、一次一顆、沒有明顯副作用的藥錠,就可以控制愛滋病毒。這樣的治療方法已不是天方夜譚,而是台灣、甚至全球感染者們的日常。

預防愛滋病感染的進展更是日新月異。感染者在接受治療後,體內的愛滋病毒被壓抑到儀器測不到的程度,就不具有傳染性;除了保險套之外,非感染者也可以透過每天服用一顆「舒發泰」來預防感染愛滋病毒。

聽起來,有效預防與治療人類免疫不全病毒感染的方法並非遙不可及,愛滋病理應不再讓人恐懼,感染者理當不該再受到歧視,理所當然是吧? 然而,從國防大學的阿立退學事件,我們看到了感染者的就學權公然遭到教育機構的剝奪;從本國人與外籍勞工因為感染身份的曝光而丟掉工作的新聞事件中,我們看到感染者的工作權遭受社會打擊。更別提若干有心人士以刻意扭曲科學證據、斷章取義的方式汙名化愛滋病患,再藉以打擊早已被貼滿標籤的特定族群,達成政治目的。

「假友善、真歧視」的氛圍充斥社會各處,但這只會讓感染者因為擔心身分曝光後隨之而來的歧視,而更加噤聲,無獨有偶,許多感染者因體內病毒量已低至無法測得而不具感染性,儘管並未造成他人感染,卻因過時不合宜的法律被以刑事責任相繩,身陷囹圄,如此只會加深民眾對於篩檢的恐懼,阻礙「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目標。

無知帶來恐懼,恐懼形塑歧視,歧視導致隔離,而隔離更進一步阻礙了知識的傳播,加深社會的成見與誤解,要斷開這個惡性循環的魂結,除了政府的政策高度與醫療資源的有效分配外,在教育上,要讓正確觀念開枝散葉、向下扎根。更重要的是,社會大眾能以同理心與真心接納,如此的基礎下,再加上醫學的進步、普及預防用藥物,感染者的人權才能得到保障,而愛滋病毒「零感染」的曙光才有機會出現。

「在愛內沒有恐懼,反之,圓滿的愛把恐懼驅逐於外,因為恐懼內含著懲罰;那恐懼的,在愛內還沒有圓滿。」

(臺北榮總新竹分院感染科主治醫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