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日本自由行》不可錯過的漏網風景:日本人孔蓋

人孔蓋硬梆梆、無機質、被人車踩在腳下,蓋子背後可能還有一堆蟑螂,為何竟能發展出如同藝術競演的各式花樣,甚至成為當地文化、風尚、美食的另類導航?美感教育從生活做起,聽起來很像口號,但日本卻實踐到讓人以「繞世界一周」的毅力去欣賞的程度,下次去日本,不妨大方當個低頭族,好好看這些腳下的風景吧。

林翠儀

岐阜縣池田町今年4月底,在故鄉稅的回禮中增加了一項「特產」,直徑60公分、重40公斤的人孔蓋,在日本媒體上成為話題。

故鄉稅是日本地方政府籌措財源的一種集資方法,雖然稱之為稅,但不是真正的稅賦,比較像樂捐,差別在於捐贈金額可以抵稅,而且還能拿到價值不菲的回禮。不過,近幾年因為過於氾濫,成為地方促銷農特產品的一種變相手法。

以高級牛肉、海鮮、高級白米或銘酒為主流的故鄉稅回禮,竟然出現既笨重又不能吃的「人孔蓋」,的確會變成話題,提出這項企畫的池田町公所人員原本也只是為了搞噱頭博版面而已,沒想到4、5月各有一位民眾提出申請。

人孔蓋的價格一般車道用的大約六萬五千圓,彩色的約十萬圓,所以這可不是捐個一、兩萬就能索取的回禮,必須捐給池田町三十五萬圓(約合台幣十萬九千元) ,才符合領取的門檻,而且池田町的人孔蓋也沒有框金又包銀,雖然人孔蓋上彩繪了當地吉祥物「茶茶丸」,但這隻兔子吉祥物並不具全國知名度。

岐阜縣池田町以人孔蓋當故鄉稅的回禮。(www.sankei.com/photo/daily/news/160425/dly1604250008-n1.html)

仔細想想這件事並沒有那麼費解,剛好可以證明日本近幾年吹起的人孔蓋風潮還沒退燒。

人孔蓋就是我們在路上很常見的下水道或管線函箱的蓋子,因為是讓人鑽到地下弄東弄西的出入口,由於方型容易因傾斜而掉落,所以一般都會做成圓形。

日本最早的人孔蓋則於1881年出現在橫濱外國人居留地,東京則晚了三年,在1884年建設首條下水道「神田下水」時登場,當時鋪設的是四角的「鑄鐵製格子形」人孔蓋,後來參考英國的設計才變成圓形,由於當時東京及名古屋均開始進行下水道工程,技師集中在這兩座城市,所以有「東京市型」及「名古屋市型」兩種造形。

東京市型人孔蓋。(michikusa-ac.jp/archives/3633051.html)

名古屋市型人孔蓋。(michikusa-ac.jp/archives/3633051.html)

後來人孔蓋規格逐漸統一以東京市型為主,起初表面的花紋只是重排水及防滑等實用性,並不注重圖案美觀設計,直到1970年代為了減少車輛輾過時發生的噪音而做了一些改良,在同一時期,材質也從鑄鐵變成特殊合金,直徑約在六十公分的人孔蓋,重量從八十公斤減為四十公斤。

人孔蓋花紋也從這個時期開始出現變化,80年代進入全盛期,至於是由誰、哪裡開始的,連日本最大的人孔蓋製造商「日之出水道機器」都說不可考。

總之,80年代起,建設省為了提升下水道的形象,也開始鼓吹製造商設計人孔蓋圖案,接著各地也掀起了一股在地人孔蓋的設計風潮,彩色人孔蓋相繼問世,動植物、風景、建築、工藝品、運動,甚至是動漫人物琳瑯滿目。

日本在地人孔蓋圖案展現各地特色,圖案五花八門。(www.atpress.ne.jp/news/50718)

若以每二十公尺設有一枚的標準計算,全日本約有一千一百萬枚以上的人孔蓋,其中東京都約有四十八萬枚,據國土交通省等單位統計,日本全國市區町村獨自設計的在地人孔蓋圖案約有一萬兩千種。

可能是從小被教育不能眼睛看地上低頭走路,很多人去日本旅遊時大都習慣仰望美景,而忽略了留意腳下的人孔蓋,從某個角度來說,等於漏看了一萬兩千種另類的美景。

日本是一個很容易讓人感染「收藏癖」的國家,雖然人孔蓋硬梆梆、無機質、被人車踩在腳下,蓋子背後可能還有一堆蟑螂,但收藏者還不在少數。

鬼太郎作者水木茂生前居住的東京調布市有一條「水木さんの街」,今年新鋪設了以鬼太郎圖案製成人孔蓋,提醒單車騎士及行人交通禮儀。(blogs.yahoo.co.jp/kitano92no16/32595647.html)

水木茂的故鄉鳥取縣境港市當然也少不了鬼太郎人孔蓋。(mulpix.com/instagram/%E6%B0%B4%E6%9C%A8%E3%81%97%E3%81%92%E3%82%8B.html)

2014年起日本官方、社團和民間每年定期舉辦「人孔蓋高峰會」,吸引了數百人參加,分享和鑑賞人孔蓋的造形之美,將收藏人孔蓋的熱潮帶向高峰。

這裡所指的收藏當然不是把實物扛回家,雖然真的有這種收藏家,但畢竟是少數,絕大部分的收藏家是走訪各個城市大街小巷,拍下人孔蓋相片做成紀錄,也在收集的過程中享受旅遊樂趣。

住在大阪豊中市一對年近七十的池上修夫婦,多年前在居住的豊中市發現一枚鱷魚圖案的人孔蓋,這枚人孔蓋與豊中市發現四十五萬年前古代生物「待兼鱷」化石有關,倆夫婦當下像被電到一樣愛上了人孔蓋,從此走上收集人孔蓋之路。

池上夫婦從北海道的阿寒一路追著人孔蓋到沖繩的波照間島,全國三千五百多個市區町村將近八成被他們兩人踏遍,移動距離約八萬公里,足以繞地球一周。倆夫婦總是隨身帶著刷子和抹布,一看到人孔蓋就馬上動手擦拭乾淨,拍下美照存檔,並且詳盡調查人孔蓋圖案的由來和典故。

2014年2月兩人合著「デザインマンホール100選―阿寒から波照間島へ旅歩き」一書,介紹他們精選的一百枚人孔蓋,據說這本書也是掀起人孔蓋熱潮的幫兇之一。

池上修夫婦在豊中市看到的鱷魚人孔蓋。(gamon.exblog.jp/2778850)

池上修夫婦合著的人孔蓋百選專書。(www.amazon.co.jp/)

另外,日本插畫家林丈二和畫家赤瀨川、建築師藤森照信,三人也是為了收集人孔蓋等路上奇景,在1986年成立「路上觀察學會」。林丈二從70年代走遍日本和世界各地,據說已看過了三萬枚人孔蓋。

除了書籍,設計公司AgelessGroup在2014年曾推出十八款的人孔蓋鋅合金杯墊,金屬質感讓人愛不釋手。

吉祥物設計公司AgelessGroup推出的鋅合金製的在地人孔蓋,直徑九公分,剛好是一個杯墊大小。(ageless-goods.com/SHOP/5075.html)

今年4月日本下水道相關企業和團體組成的「下水道広報プラットホーム」(GKP),結合全國各地方政府推出名片大小人孔蓋卡片,4月1日發行的第一彈圖案共三十種,免費在名古屋等全國二十七市町及東京二十三區供愛好者索取。8月預定發行第二彈。

GKP在今年4月推出人孔蓋卡片,方便人孔蓋愛好者收藏。(www.asahi.com/articles/ASJ6G5SB7J6GUTIL03S.html)

除了美觀與展現地方特色,烏龍麵的故鄉香川縣高松市2013年推出加印了QR code的人孔蓋,以智慧手機掃描就能馬上讀出周邊烏龍麵店等餐飲店的地圖和當地的觀光情報。

香川縣高松市在人孔蓋上加了QR code,提供周邊餐飲店和觀光情報。(www.news-postseven.com/archives/20150410_314584.html)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