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外交角力之外的健康對話

◎ 曾家琳、林泯廷

新任衛福部長林奏延即將於20日就職後率團,以「中華台北」觀察員身分參加聯合國的世界衛生組織所舉辦的世界衛生大會(WHA)。從十多年前台灣醫界聯盟積極舉行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活動,這八年來參加世界衛生大會一直視為台灣參加國際活動的一個指標。今年更由於政黨輪替,不僅多了中國對於台灣涉外事務的國際角力,也引起國內政治界對於台灣國際地位與聯合國決議文的爭議。

十多年前台灣醫界聯盟積極舉行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活動,這八年來參加世界衛生大會一直視為台灣參加國際活動的一個指標。(歐新社)

此時,大家關心國際外交的政治事實之餘,另一方面,也應該嘗試瞭解世界衛生組織近年關於社會健康與照護文化改革的國際趨勢,並督促政府落實國家政策的發展目標。相對於過去衛生署曾提出「健康是你的權利,保健是你的義務」關於國人健康行為的主張,當前國際組織則呼籲更應重視健康的社會決定因子,主張國家應採取更積極的社會政策介入與經濟重分配的作為。不僅在2005年世界衛生組織成立健康社會決定因子的執行委員會,他們在2008年作出「用一代的時間減少差異 (Closing Gap in one Generation」)的結論,之後聯合國在2000年提出八個「千禧年目標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包括:消除貧窮、普及基礎教育、促進性別平等、降低兒童死亡率、改善孕產婦健康、對抗愛滋病、瘧疾及其他疾病、確保環境永續發展以及健康全國發展夥伴關係。2010年世界衛生組織出版「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Health in all Policies)」;去年底(2015)世界衛生組織則出版「2015健康:從千禧年目標到永續發展目標(Health in 2015:from MDGs to SDGs)」,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中與健康相關的層面提出策略與建議。

台灣該如何落實聯合國千禧年目標(MGD)到永續發展目標(SDG),其實就是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目標。可惜的是台灣因為沒有加入聯合國,而過去不同執政者思考台灣國家的政策方向時,多以經濟發展為核心,但社會文化的辯證與世界先進國家發展的軌跡卻大相逕庭。520新政府上台是一個台灣發展走向的契機,台灣不僅會有新的世界發言位置,也可以積極地參與世界對話的永續發展目標。雖然台灣仍是以觀察員的身分參加世界衛生大會,至少我們也可以在國家內部討論參與世界永續發展目標的進程。而面對嚴峻的國際局勢,或許各部會政府機關可以著手進行跨部會的聯合國事務準備工作。包括:一、國內統計資料與國際組織同步。包括聯合國(UN)、世界衛生組織(WHO)、經濟發展合作組織(OECD)等。

二、政策與國際潮流接軌。2030永續發展目標各大領域可以落實在台灣的經濟、教育、內政、衛生福利、交通政策規劃與執行。

三、相關機關聘請聯合國事務的前執行人員辦理研討及座談。

國際永續發展目標與國內施政能夠有效結合,可以讓台灣經濟與社會文化發展與世界有更多對話的基準。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台灣如何加入國際活動得到國際認同,成為真正的國家,其實對於全民健康、健康平等、正義永續都是有正向的意義。

(作者分別為醫勞盟理事、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