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老面孔搭得起新經濟?

我國三月出口仍然年減雙位數,是連續十個月兩位數衰退,而出口衰退連十四黑已經追平金融海嘯紀錄。全球金融海嘯爆發至今八、九年,我國經濟卻每況愈下,今年GDP能否「保一」﹙一%﹚充滿變數。此種經濟下滑趨勢係長期累積下來的結構性「慢性病」。

出口佔我GDP﹙國內生產毛額﹚約六成,是我國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而因內需市場規模小,內部需求力道有限,因此出口若陷入衰退,未能挹注動能,便會造成經濟成長停滯或倒退,故而今年GDP預估值雖仍在一%之上,但從出口數據與全球貿易量的萎縮,以及世銀、IMF下修全球GDP,我國GDP「保一」確實是一大挑戰。尤其,此波出口衰退已長達十四個月,意味著在前一年衰退的低基期下,出口不但未能轉正,甚至跌幅加劇,出現兩位數的衰退。而且,短期仍未能看到暗黑隧道盡頭的曙光,確實讓人難以對未來樂觀看待。

針對此一險峻局面,馬政府的對應之道︰一是「推」字訣,一再將衰退推責給國際油價走跌、反恐事件與經濟動能不佳,歸咎於外部需求不足,而非政策錯誤與執行上的無能;一是「拖」字訣,本季未好轉,就再延到下一季,總是以未來即將復甦當安慰劑,彷如當年一再下修GDP的翻版,企圖以時間換取空間,一直枯等下去,直到經濟自動修正,止跌回升。其實,我們一再指出,當前台灣經濟下滑是一種結構性的問題,並非景氣循環,經濟不會自我修復,因此依照官員守株待兔的作法,未積極進行調整產業結構,同時推動貨幣與財政政策,等到國際景氣翻轉,台灣一樣在沉淪,下滑的趨勢與模式,將是日本失落二十年教訓的重現。然而,日本是在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後才出現成長停滯,因此零成長的日本經濟依然實力雄厚,國民生活水準仍在世界前端。但台灣此刻的國力介於新興經濟體與OECD的富有國家之間,加上新興經濟體是台灣的競爭對手,一旦經濟停滯或倒退,我國就可能淪落為開發中國家,甚至第三世界國家。因此,台灣絕對不能再持續衰退,否則將走上自絕之路。

台灣當前經濟面臨結構性的困局,主要在於新、舊經濟轉型之際,絕大多數的產業依然停留在舊經濟的領域,未能掌握先進技術與趨勢,而且著重於量的增加而非質的提升。在創新與傳統之間的競逐,台灣產業很少闖進創新的叢林去衝撞,多數固守在守成的傳統堡壘,寧可選擇一個安逸的所在,以致在技術與創新日新月異的浪潮中很快就落居末段班。另外,經濟的全球化,企業必須多元發展,聚焦於全球市場,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能量與場域,但台灣經貿卻過度集中於中國市場,大多數的投資、技術、人才都流向中國,對中國出口也佔四成,形成了嚴重傾斜的「核心VS.邊陲」模式。其實,即使嚴重依賴中國,亦屬於以中國為組裝代工的傳統生產模式,並未掌握中國力圖由世界工廠轉型為世界市場的脈動,注定了即使在中國也會被邊緣化的命運。

然而,吾人已經不必費心去評價馬政府的功過,必須從政策與人事檢討小英政府能否承擔起振興台灣經濟的艱鉅任務。小英的五大創新產業,扶植本土製造業,立意甚佳,備受好評,但涵蓋面太廣,政府與民間是否具有足夠能量同時撐起綠能、生技、國防工業、智慧機械、亞洲矽谷等五大創新產業?是否該列出優先次序,作好資源配置,才不會全盤落空。甚而不必捨近求遠,應去發掘台灣產業的潛在冠軍,找出其成功的產業發展模式,在此基礎上走出一條適合台灣這種小型經濟體的成長道路。至於人事佈局,至目前為止仍稍嫌老成保守與學院派傾向,很難見到開創性的格局,新政府仍有三思檢討的必要,否則老面孔如何撐起台灣的新經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