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大閘蟹 百大外來入侵物種 蘇迪勒後肆虐台灣

◎ 楊平世

又到大閘蟹熱銷的季節,從中國進口的,在苗栗生產的和來自歐洲的,在市場上必定會有一番廝殺!臺灣雖然一直是螃蟹王國,但每年在媒體和商家強力推銷之下,大閘蟹依然十分熱銷。

來自中國的大閘蟹,由於有含超標的鎘等重金屬及禁用的氯黴素的前科,在臺灣曾遭退運和銷燬;這幾年在政府控管下,已有改善。然而由於「小額貿易」不斷,仍有不少非法進口的大閘蟹逃過正常的檢驗,所以消費者如果想吃,宜戒慎恐懼。

也由於有市場,多年前臺灣的養殖業者就透過「小額貿易」的管道,把中國大閘蟹苗引進台灣飼養,不過在市場上供應量十分有限,大閘蟹野逸也鮮少發生。然而就在劉政鴻擔任苗栗縣長時,儘管國內不少生態保育人士嚴加反對,但在執政黨支持下,仍公然把名列世界百惡外來入侵種的大閘蟹引進苗栗,而苗栗也利用公權力在縣內大力推廣,為此客家電視台也曾邀請專家和苗栗縣農業局官員對談、辯論,但仍敵不過當時苗栗縣政府的強勢主導。

大閘蟹是野性甚強的物種,當他隨船登陸歐洲、美國時,很快就成為歐美的入侵種動物,除和當地河蟹產生競爭之外,也破壞河堤、壩堤,侵害當地無脊椎動物。以生態環保一向做得還不錯的德國來說,每年仍得花數億元防治這種來自中國的「害蟹」。耐人尋味的是,當中國大閘蟹供不應求時,香港和中國也開始從德國進口這些「海歸」蟹,雖稍解德國人之愁。但最近中國可能考慮「海歸」蟹會影響國內市場,已禁止這些「海歸」蟹進口。其實這種大閘蟹幾乎已在德國等歐盟國家及美國落地生根,想防除已困難重重!

然而當苗栗縣政府官員在電視上信誓旦旦地宣稱他們推廣時有防護網、防護堤,大閘蟹絕不會逸出,即便逸出也因為牠能被食用,應不至於出什麼問題,絲毫不考慮這種外來入侵種之所以會被 IUCN 列為百大害物,不但可能引發物種間之競爭取代,也會危害原生水族動物,當然也會危害河堤及壩體,而這些全都是仍在歐美發生的事實,而且持續危害著。不幸的是,今年八月的蘇迪勒颱風,在苗栗及新北市大閘蟹養殖場,由於池子被沖毀,大批大閘蟹逸逃塘沼河流之中,為此平面及電子媒體還以「中國大閘蟹逃亡衝擊臺灣生態」,作了主題式報導。

臺灣本來就是螃蟹大國,除了毛蟹之外,還有各種比大閘蟹還好吃又安全的紅蟳、萬里蟹、花蟹、蠘仔…等;如今大閘蟹已外逸,不知主管水產的漁業署和負責保育的農委會會採取什麼亡羊補牢的措施?難道我們政府不能採取日本的行政措施,嚴禁大閘蟹活蟹進口,只准熟蟹輸入?而對於本來就不該開放推廣的大閘蟹養殖,也應該祭出落日條款!還有,臺灣一直有品質不錯的毛蟹,價格也比大閘蟹高,漁業署官員為什麼不思考如何選種及開發繁殖技術,再把好品種的毛蟹推廣給養殖戶,以發展具有臺灣特色的河蟹?(作者為臺灣大學名譽教授,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名譽理事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