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蚊帳天使vs.台大募款登山師生

◎ 張天雄

「領導」是為了自我滿足?還是為了照顧更多的人?

如果從自我滿足的角度去談,領導不過是一種唯我獨尊的權力養成;但若能從照顧更多人的角度去談,「領導」就成為一種氣度和價值觀了。

  台大領導學程學生發起「Climb for Taiwan」贊助企劃,希望募得50萬元讓25名學生去爬南湖大山,不料引發批判聲浪;指導老師朱士維(左)昨帶著學生出面說明,強調募款計畫目標並非只是為了登山,籌資過程碰壁也是一種學習。(資料照,記者吳柏軒攝)

我們不能說為培養未來領袖而辦理登山募款是錯。事實上,國外的一流學校如哈佛大學也會募款,他們希望到二○一八年能募到六十五億美元,目的也是為了「投資學生」,甚至是培養未來各國的政治領袖。所以用投資未來領袖的角度去談募款並沒有錯,只是台大的登山募款事件少了些讓社會大眾認同的元素或感動。

從教育面來談,筆者贊成教授讓學生接觸社會的用意,但不認同用如此薄弱的理由去募款;直言之,民眾之所以反感,是想表達如果我們未來的領袖只知道「為自己」募款,那也沒什麼好期待和投資的了。因此整件事情是教授在設計課程或是目的時,並沒有引導學生用更開闊的視野去看這個世界。

讓我們來看一個例子。國外有位凱瑟琳(Katherine Commale)小朋友,在五歲時聽見非洲平均每卅秒就有一個小孩因為瘧疾而死亡,從此她不但自己捐錢、也開始設計獎狀、鼓勵世界上所有的人捐錢救人;她還為此寫信給小小腦袋裡認為「世界最有錢」的比爾蓋茲,讓他也捐出三百萬美元給「只要蚊帳」協會,當然這個過程中,比爾蓋茲也獲得一張獎狀。這個五歲的小童就這樣用一張獎狀,前後算一算已經拯救了百萬個非洲小孩!(http://kingcar.org.tw/action-news/279)這才有資格稱為「領導者」吧!

同樣是募款,只要是視野和心胸不同,結果和評價也就完全不同!這表示這個事件中的台大教授和學生並沒有用更寬廣的心胸去看待「領導者」這三個字應該要擁有的氣度與特質,因此才會出現爭議。

如果在這個事件中能夠帶入回饋社會的機制,也許整個募款會變得非常動人和具有社會價值。誠如每位「準領導者」各帶著一位視障或身障朋友登山,在這個過程中肯定會讓社會感動、也展現領導人對社會弱勢的關懷,更能讓準領導人體驗到弱勢民眾生活的困境,相信不用台大學生們開口就會有很多人願意捐款。

(作者為中華民國公益藝術家協會理事長)

問題在「領導」的價值與內涵

◎ 江駿宏

台大領導學程募資登山企劃引起社會諸多批評。許多人將焦點放在企劃內容無具體意義或社會回饋,或批評台大生「養尊處優」,何以須募資登山?但領導學程本身課程目標也許才是問題關鍵。

新聞報導後,指導教師與學生提及此企劃並非向社會募資,而是向企業說明想法後尋求贊助。姑且不論這企劃是否符合企業預期,但整篇文案脈絡反而像企業經理人課程:一個團隊如何說服特定團體取得資源,進而達成預設業績目標。

領導學程的設計,應能讓學生在各活動中體悟領導價值。除了團隊合作這個要素,一個好的領導者還要有理念,並擘劃一個美好遠景讓眾人追尋。以這次募資登山企劃來說,缺乏活動理念與達成後對社會的貢獻,應是招致非議原因之一。

客觀而論,台大生畢業後多能在各領域擔任領導階層,但如果以此做為「值得被投資」的原因,不免牽扯教育與經濟層面資源分配不均的既有結構困境。當一個好的領導者能夠展現堅定的理想與願景,追隨者自然會願意投資。願台大領導學程在此事件後,能更加深思領導的價值與內涵。(作者為國立中山大學光電研究所碩士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