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聯中媒體的準政治內戰

■ 王美琇

最近一位媒體友人告訴我:「台灣人被媒體打得幾乎失去了聲音。」言下之意是,挺扁勢力已經「氣虛」到不知所措,甚至出現綠營內部分裂的危機。台灣人被媒體漫天蓋地的「倒扁」聲勢壓得喘不過氣來,彷彿倒扁變成一種正義化身與進步力量,而挺扁卻變成阻礙民主深化的退步力量。事實如此嗎?

讓我們重新冷靜的回想:阿扁總統真的是「貪污總統」嗎?趙建銘或許貪婪無度罪有應得,但尚無證據指向總統本人涉案;而法務部調查局偵辦SOGO案移送書出爐結果,更是說「吳淑珍確曾接受黃芳彥餽贈的SOGO禮券,但黃芳彥非公務人員,兩人均不涉違法。」這個幾乎置總統夫人於死地的新聞炒了兩個月,偵查結果卻見媒體輕輕帶過,彷彿不曾發生一樣;但是,對第一家庭的聲譽已經造成無可彌補的重大傷害。

不止於此,「媒體公審」的可怕力量還在進行,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摧毀陳水扁」,同時也摧毀掉台灣非常脆弱的司法。「媒體審判」先行,造成「全民公憤」的印象,目的既已達成,又有誰在乎司法偵查結果?

國務機要費案也如出一轍,其中又隱含審計部當權者的「政治好惡」,以致其對於行政執法解釋上出現「前任與現任總統標準不一」的重大瑕疵。

礙於審計部的「行政執法解釋」不一,讓現任陳總統必須為若干無法以「發票」核銷的外交機密費,找尋所謂的「君悅發票」來處理核銷,這就形成媒體公審的「總統貪瀆」?因為行政法制不健全引發的爭議,媒體竟然可以導引成為「總統貪污」,這合理公平嗎?陳總統或許行政處理失當,但是,這些都不至於構成「總統貪瀆」如此重大的罪行。

從SOGO禮券案到國務機要費案,龐大的親中媒體勢力,展開漫天蓋地且未審先判的「倒扁聲勢」,將陳總統圍毆痛打成罪大惡極的「貪瀆總統」,讓許多台灣人在資訊不足的情況下,慢慢被「植入」這種偏頗又嫌惡的印象,以致啞口莫辯、黯然失聲。

媒體可以嘲諷陳總統的行事風格,甚至嚴厲批判他的政策措施,但是絕不能用缺乏證據的「貪瀆」罪名來污衊他,更不能用道德包裝的民粹力量來審判他、要他下台。如果我們心中還有一點民主法治素養和憲政概念,請尊重司法;若總統未涉違法,請讓陳總統做完任期。

如果親中媒體繼續煽動這種非理性的倒扁民粹坐大,我相信另一股保護陳總統的「台灣人」民粹力量必定會起來反抗,千萬不要輕忽這個隱忍未發的巨大能量。

我們必須認清,親中媒體在台灣內部已經造成沒有煙硝戰火的「準政治內戰」狀態。這場荒腔走板的「審判總統」戲碼,其實是鬥垮陳總統、民進黨政權與瓦解綠營士氣的全面殲滅戰。朋友們,看清事實,停止自我分裂和觀望,為所應為吧。

(作者為台灣北社副秘書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