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平世
當經建會換上國發會新裝,國科會也披上科技部新招牌時,一直爭議不斷的環保署改制環資部,農委會升格為農業部,卻依舊難「產」;主要是兩個單位轄下部分單位擬作切割,卻切割不了,農委會還想把林木利用這一區塊留在農業部,而不是「團進團出」,所以也就過不了立法院這一關。
其實,農委會的想法也不是大多數農學院教授的想法,農業涵蓋農林漁牧,把林務局切割並不是理想的作法,只是農委會不爭氣,以往管不好山林,也管不好山地農業的發展;加上往昔濫墾、濫伐的壞印象,才有「換人做做看」的立法院決議。所以即使一九九○年後,林務局不再伐木,而且已經轉型為森林遊憩、生物多樣性保育、社區林業發展,甚至大力推廣「綠色保育標章」農產品,也提倡「里山台灣」的理念,但又何奈?所以與其把林務局切割,倒不如以「團進團出」方式,仍留在農業部繼續奮鬥,或出走「環資部」發展,千萬別切一小塊,把山區之造林、伐木留在農業部,因為這些利用仍會引發未來兩部會間之大爭議。如果農業部非林不可,則不妨把平地造林和平地、海邊之保安林、防風林甚至行道樹、都市林留住,好好做景觀和平地林業教育。
然而虛胖的環資部,一下子塞進功能和組織架構相似的「國家公園署」及「森林及保育署」,由現有一個大局一個小組,一下子變成兩個署,何不整併?「水保及地礦署」、「水利署」及「污染防治局」,這三個單位幾乎沒什麼整合,只是把原機關升格,再併在一起,這只使部分高階人員增加了,完全未作組織調整和功能整併!這是哪門子的整合?
還有屬於研究單位相類似的「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森林及自然保育試驗所」、「環境教育及訓練所」,是不是也應整併成為單一的「環境資源研究所」,這樣不但能精簡許多行政人員,而且相似的單位如整併在一起,未來不論是人員進用能適才適用,添購及維修儀器設備也不至於重複,甚至可以購買更好的設備。台灣已經是一個老年化的國家,豈能讓政府的人事經費造成下一代負擔更重?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