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七十年後看台灣的今天

■ 賴其萬

前幾天看了一篇文章,一位德國人自問,「當年希特勒的瘋狂政權,從崛起到滅亡之前,到底當時德國的知識份子在做什麼?他們有沒有盡到知識份子的社會責任?」我不禁自問,七十年後回頭看台灣的今天,人們難道不會問同樣的問題嗎?

幾年來,台灣的政治,不是逢藍必反,就是逢綠必反,完全沒有發揮同理心、就事論事的政治智慧。解嚴迄今已有多年,卻仍無法樹立在尊重他人的基礎上所發展出來的民主精神,導致沒有理性的高度個人自由造成選舉時的辱罵、賄選,以及選輸者聚眾示威抗議的社會亂象。手操大權的立法院成了笑料百出的鬧劇場,有關貪婪的犯案調查更是直逼層峰,令所有曾為二○○○年政權轉移而興奮的人民為之痛心。

媒體在過去黨國體制的淫威下犧牲了可信度,但在報禁解除之後,卻以政治意識掛帥,藍綠分明的立場決定新聞報導的內容。最近更因為追求看報率、收視率而不擇手段,侵犯別人的隱私權,甚至捏造聳人聽聞的「獨家報導」,新聞的品質江河日下令人憂心。

教育機關在立法院動不動就以凍結預算為威脅的掣肘下,根本無法做長遠的全國教育規劃。學校由專科學校升為技術學院,技術學院升為大學,大學辦研究所,粗製濫造下多了這麼多國內土產的學士、碩士、博士,到底有沒有達到國內學術界、企業界的社會需求,大家心知肚明。

而在健保蠻橫無理的給付政策、醫學倫理的不受尊重以及國民濫用醫療資源之下,國民健康的照顧也無法落實。大眾對於醫療的「品質」與「方便」的混淆不清以及普遍公德心的低落,造成病人予取予求;而醫界也有些罔顧醫德的敗類,做出一些傷天害理的事,再加上某些企業團體以利益導向經營醫院,更造成醫療品質的低落。

我謹以知識份子的良心,在此誠摯地呼籲:政治色盲化,以就事論事的態度取代紛紛擾擾的權力黨派鬥爭;媒體客觀化,糾正目前政治立場與市場利益凌駕真相的偏頗報導;教育優質化,以長遠的眼光規劃未來的目標,徹底改變目前教育因為「量」而犧牲「質」的趨勢;醫療制度合理化,追求品質,讓全民了解全民健保的真正目的,以及體認國民維護自我健康應有的責任。最後,作為台灣的知識份子,我們也要重建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加強全民公德心、倫理觀念與家庭教育。

這樣子,今天的知識份子,七十年後才能無愧於歷史的檢驗!(作者為醫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