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良心事業不能只靠良心

◎ 羅承宗

中秋前夕全台驚爆劣質豬油危機,多達二百卅五家廠商遭波及。消費大眾一面怒退黑心商品,一面搶買芭樂、花椰菜解毒自救。繼瘦肉精、塑化劑、棉籽油等事件後,台灣人民又再次身陷食安恐懼之中。

上個月底,行政院甫歡喜公布自己編造的「國民幸福指數」,其中台灣在所得與財富領域表現頗為亮眼,在亞洲國家中甚至超越日本、韓國。又根據這份報告分析,「物價長期偏低」是台灣幸福指數排名推升主因。如今觀之,猶如令人哭笑不得的黑色幽默。

整個事件最應譴責的,除了罔顧人民健康的惡質商人外,更有一向只重形式、務虛不務實的顢頇官僚。整個「食品良好作業規範」(GMP)認證制度乃經濟部主管,綜觀GMP申請認證流程,無論是:資料審查、現場評核、產品檢驗,乃至於後續的追蹤管理,相關法令規範雖大抵粲然大備,但在具體落實上,卻又寬鬆潦草,破綻百出,莫怪食安危機層出不窮。

連人民的基本食安都無能捍衛的失格官僚,還有什麼資格跟人民談幸福指數?上個月那份超越日韓的「台灣幸福物語」,不妨藉此契機與劣質豬油一併回收銷毀,以免繼續貽笑國際。

(作者為南台科技大學財法所助理教授)

◎ 李坤隆

首先,事情的發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民眾也不斷地加以檢舉,但是時至今日,食藥署才開始動起來,不管整個態度是如何地積極,但是之前不夠認真的稽查態度確實值得檢討,甚至,事情會發展到今天的局面,食藥署在某個層面上還可能難辭其咎。

其次,為了避免事情的擴大,食藥署將整個生產線的相關廠商或商家都公布,但是,這其中有部分商家卻是無辜地受累,因為在這條供給鏈中,食藥署並沒有將時間因素計算進去,甚至在公布之前,食藥署並沒有多一道稽查或查證的動作,這是明顯的失職。

還有,到目前為止,食藥署還將劣質豬油事件的食安等級列為「綠燈」,因對人體沒有立即傷害,但卻認為「摻劣質不論多少就是不允許」,這種自己相互矛盾的論述,顯見食藥署的專業認知是有問題的,如果不進行自己的檢視,不知是否還有其他類似的矛盾存在?

其實,食品檢驗本來就不容易,但是經過上次大統黑心油事件之後,顯然食藥署並沒有學得教訓,因為在這次的事件中,除了反應比較快之外,我們看不到有什麼更進步的地方,尤其,凸顯出更多的問題,就像這次在公布相關廠商之前,因為搶快而影響正常商家的信譽,卻不見有補救的動作,這不僅對廠商不公平,更嚴重傷害到政府的公信力,食藥署不可不慎啊!(作者為大學教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