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貿易」沒有那麼神

◎ 林尚榮

目前美國白宮一邊與歐盟進行TTIP談判,一邊與十二個國家商談TPP。如果自由貿易真是馬營口中的經濟救命仙丹,那麼沒有賣「美」、主權問題的美國公民,早就舉雙手贊成了;事實不然。

金融時報專欄作家Christopher Caldwell日前以「反對自由貿易愈益堅定是民心所向」為題,指出越來越多的人將自由貿易看作經濟威脅,反對理由也變得愈發有說服力。

蓋洛普(Gallup)近期一項民調顯示,五十四%的美國人認為貿易是一種「促進增長的機遇」,但有三十八%的人則認為貿易是一種「對經濟的威脅」。

據估計,自《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通過以來,美國共有六萬家工廠關閉,五百萬個製造業工作崗位消失。該協定未能穩定美國的貿易平衡,相反更導致了大規模的貿易逆差;不僅未使墨西哥出現覆蓋範圍足夠廣的經濟繁榮,以抑制向美國的移民潮,正相反,它使墨西哥的農村經濟更加虛弱,移民規模進一步擴大。

此外,與韓國的貿易協定自二○一二年生效以來,美國對韓出口持續下降,雙邊貿易赤字升幅超過五十%。

很多美國人將此歸咎為全球化的影響,對自由貿易(協定)沒有好感,而不思考產業競爭力或結構問題。同樣的,太平洋這端的馬總統,也不思競爭力與結構的惡化,把台灣的經濟困頓,解讀為全球化不足(特別是對中國的開放不足),想藉自由貿易解套。

回到兩岸目前熱門議題。兩岸貨貿談判已進入收尾階段,但台灣爭取石化、面板、汽車整車、切削工具機等四大產業降稅傳出全數落空。經貿官員指出,中國態度始終非常強硬,尤其面板、五大泛用塑膠幾乎已無希望。理由是石化「台灣威脅性太強」、中國環境已飽和;面板與工具機則是中國十二五計畫後積極扶持的產業。

這樣情勢下的「自由」貿易,真的是台灣的活路和刻不容緩的事嗎?

(作者為企業經理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