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錯誤示範 正面教材

■陳儀深

最近有機會聽到遠在美國加州的大卿禪師,透過MSN與台灣眾弟子間的詢答,其中一人提到最近的新聞事件,特別是扁政府或總統親友相關的貪污醜聞,使他心情低落影響修行。

大卿禪師回答說,有三種人不會受到這類新聞事件的干擾,第一、新聞專業出身或熟悉過去歷史的人,因為他們知道新聞炒作與真實之間的距離,知道報紙有時要被「倒著看」;事實上今日台灣政府的貪腐情形會比二十年前或四十年前嚴重嗎?

禪師認為不會更嚴重,是別的因素讓你「覺得」更嚴重。第二、法官或律師也不會太在乎這些報導,因為法律講求證據,還沒判決確定之前都應推定無罪,何況宣判了也可能上訴翻案;最重要的是,法官必須有獨立審判、不受干擾的空間,否則報紙電視「皆曰可殺」,法官若做了相反的判決豈不成了「全民公敵」?第三、真正修行的人也不會受到這些新聞事件干擾,因為「是好是壞不知道」、「不能更好就是最好」。

以上的回答不是一般的宗教師所能為,必須通達世間法與出世間法才能講得出來。

不過,只要經常練習以平常心看待事情或撰寫政論的人,也可以從最近的紛擾中看到一些正面的價值,例如當趙建銘被收押以後,在中國的網路世界並不是只有附和打落水狗的聲音,也有出現稱讚台灣的民主法治(皇親國戚犯法與庶民同罪),感慨中國的「太子黨」貪腐狀況何其多,卻又無從辦起的窘況。而中國國民黨內部,也不是一面倒地附和親民黨罷免陳總統的罵聲,乃有自我檢討逢年過節幹部互相送禮的習慣應該革除了。最近報紙的投書也常看到這種質疑:如果今天是馬英九當總統而出現類似陳哲男、趙建銘的事件,藍營的政治人物會像今天這樣窮追不捨嗎?綠營的政治人物會謹守分際而不無限上綱嗎?這種角色互換、設身處地的練習,應是一個社會邁向成熟穩定之必要。

今天,行政、立法、司法三權乃至扮演第四權的新聞媒體,在事件的過程中分別有吃重的角色戲碼,它們各自的表現如何?雖然還在進行、尚難定論,但是歷史會予以記錄,民眾在適當時候也會給它們「打分數」才對。(作者為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