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說好的居住正義呢?

◎ 李逸揚

二○一一年大選期間,馬英九先生提出了居住政策白皮書,表示將在當選後進行調節住宅供需、推動住宅法立法等政策來達成所謂的「居住正義」。然而兩年多過去了,依國泰建設及政大發布的房地產指數分析房價可以發現,二○一一年至二○一三年台灣的房價平均漲了十八%,以台北市為例,二○一一年的平均價格是每坪六十.八萬,二○一三年這個數字達到八十.一萬。全台的房價所得比達九.二倍,台北市、新北市更超過十倍,這就是馬政府所謂的實現居住正義?

觀察這兩年住宅政策,顯然不正確與不到位。以實價登錄為例,雖然背離行情的交易相信是少了許多,但市場上也有不少投資客們炒高行情的傳聞,這種透過第三公正單位證明行情已經上揚的手段,對少數投機客而言真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馬政府另一個重大住宅政策奢侈稅,也沒有好到哪去。兩年的閉鎖期,剛好等於銀行的寬限期,投資客只需將房子出租,兩年後再拿出來賣就可以了,這兩年只需繳二%左右的利息,而兩年後房價上漲的獲利可遠高過利息的支出。另外,農地及預售屋等物件的排除,也讓部分投資客轉向新的炒作標的。

再看浮洲及機捷A7兩案共約八千戶的合宜住宅,先不談公平性爭議,這兩年的房屋交易量有七十萬戶,試問這僅占市場交易量一.一%的合宜住宅要如何調節供需?雖然最近有部分縣市要自行推出地方版的合宜住宅,但這種逢選舉才有的擠牙膏式政見,看起來也是杯水車薪。

房價上漲有其外部因素,加上國內股市及經濟不振,市場沒有良好的投資標的,自然錢大量流向房地產。但政府的角色不就是透過政策的手段調控市場,讓國人能安居樂業嗎?看看鄰國的新加坡,這幾年私有房產雖然也漲了不少,但星國政府提供了八十二%的政府組屋給本國公民,自然沒有居住正義的問題。

若馬政府持續牛步化的改革速度,無法提供年輕人一個安身立命的環境,我想有一天這些人也會用選票來唾棄你的!

(作者業商,曾任產業分析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