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經濟戰略轉回台灣

編者按:李前總統在一項演講中解析台灣經濟的迷思與出路,深入探討過去幾年台灣經濟發展的戰略錯誤,以及國共聯手以經貿吞拼台灣的挑戰,從而為尋找新時代台灣的經濟發展戰略提出具體看法。在此特徵得同意,將其主文刊出。文中小標為編者所加。

■李登輝

台灣的政治與經濟發展,都已經進入新的歷史時代。

政治上,台灣已經終結外來政權的黨國專制統治,進入民主憲政國家的新時代。

經濟上,台灣已經由開發中國家,進入已開發國家的新時代。

台灣既然已經具備先進國家的經濟實力與發展潛力,為什麼國民卻感受不到實質所得和生活品質的提升?為什麼國民未能共享台灣經濟發展的成果,而且對台灣的未來發展失去信心?問題究竟在哪裡?

問題就在台灣的經濟發展進入了新時代,而國家的發展戰略卻違背了新時代台灣經濟發展的要求,停留在舊時代的舊戰略。

簡單地說,台灣經濟發展的戰略失誤,就在為了去中國大量複製台灣的昨天,放棄了建設台灣的今天,更未能規劃台灣和世界的明天。這是台灣經濟的自殺戰略。

國共聯手以經貿併吞台灣

中國不是拉動台灣產業前進的火車頭,而是「磁吸」台灣產業沉淪的「黑洞」。台灣對中國的投資,佔外國投資中國總額(FDI)的一半,達二八○○億美元(二○○四年底止)。中國對台灣經貿統戰,就是「磁吸」台灣的資金、技術、管理人才「西進」中國,使台灣的產業發展服從「中國的崛起」,依附「中國的崛起」,失去台灣產業自主發展的主體性和繼續創新的生命力。

一個國家,一個企業,無論傳統產業或現代產業,競爭力的提升,主要必須依靠持續發展的創新能力,為社會不斷創造和滿足新的及更高品質的需求,不能單純依靠壓低成本和複製自己的過去。

中國開放式奴役制度,一面讓台商參與共同榨取中國低工資的被奴役勞工,一面從台商身上榨取資本、技術、經營管理和行銷能力;還要迫使台商成為中國最終吞併台灣的統戰工具。

登輝最近看很多書研究胡錦濤,發現他比江澤民更恐怖。江澤民文攻武嚇,壓不倒台灣人民。胡錦濤「兩手硬」,是小毛澤東加小鄧小平,手段超過毛、鄧、江。

毛澤東是「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經濟封閉戰略。結果失敗了,中國經濟跌到崩潰邊緣。

鄧小平是經濟開放戰略,靠引進國外資金、技術把中國經濟弄上去,一度放鬆思想控制,「白貓、黑貓,捉老鼠就是好貓」。結果民主運動起來,用坦克鎮壓。

現在胡錦濤是毛澤東的無產階級專政和鄧小平經濟開放戰略的結合,即「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經濟開放戰略」。

第一手硬,是不斷強化無產階級專政即共產黨一黨專政的國家鎮壓機器,強化軍隊、公安、情治系統與意識形態控制系統,嚴禁人民的思想、言論、信仰、結社自由,以現代先進技術裝備起來的武警部隊,對全國城鄉進行嚴密監控,厲行所謂「把一切自由化動亂因素消滅於萌芽狀態」。

第二手硬,是堅持對外經濟開放戰略,引進全球自由國家的資本、資源、技術、人才、經營管理方法,同中國共產奴役制度下的廉價不自由勞工和廉價「國有」土地結合,使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生產廉價商品行銷全球市場。中國藉自由國家源源不斷輸入的新血,擴張黨國奴役制度的經濟、軍事、科技、外交實力。有人指望胡錦濤會讓中國走向自由資本主義,那是白日做夢。胡錦濤的終極目標,是以開放式奴役制度的霸權擴張,分化自由國家,各個擊破,執行鄧小平政治遺囑中交代的:「要堅信,社會主義經歷一個長進程發展後,必然代替資本主義。」

這就是鄧小平指定的隔代接班人胡錦濤的全球戰略。而他的第一個戰略目標,就是把台灣從獨立的現代民主憲政國家,演變為中國共產奴役制度的政治、經濟附庸。這回連戰趕在胡錦濤去美國之前,匆匆忙忙跑去相會,開什麼「國共經貿論壇」,就是配合胡錦濤的全球戰略和對台戰略,把台灣經濟貿易去主體化,淪為共產中國經濟擴張的工具。這是國共聯手以經貿併吞台灣的嚴重挑戰。

我們對付國共聯手以經貿吞併台灣的挑戰,不能只是盯住中國,而應把目光放回台灣,找出新時代台灣的經濟發展戰略,就是如何建設台灣的今天,如何開創台灣和世界的明天?

有人說:「雞蛋不能放在中國一個籃子裡,要分散放到越南,放到東南亞,放到中美洲,放到印度…。」那仍是分散地複製台灣的昨天。台灣產業發展的舊戰略,是出口製造業導向,追求高出口增長率、低勞工成本、大量生產,創造了歷史上的台灣經濟奇蹟,使台灣在國際孤立處境下,憑自己的經濟實力在世界上生存下來,並且實現了從外來政權專制統治到現代自由民主國家的制度轉型。

內外兼顧的經濟成長目標

今天台灣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際貿易實力、每人平均國民收入,均已達到世界先進水準。台灣以既有的實力與競爭力,要繼續向上提升,必須跨越自己的過去,選擇新的發展方向,攀登新的戰略目標。

新時代台灣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轉移,不是轉移中國,而是轉回台灣,建立以台灣為中心,引進全球資源、資金、人才,提升本國的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社會、環境與國民生活品質的新戰略。

首先,要把「去中國複製台灣」的昨天,轉向「建設台灣」的今天和開創台灣和世界的明天。

台灣經濟的成長目標,應從外向型轉為兼顧內外,以內為主,發展提升國民生活品質的現代內需產業,建設從城市到鄉村,從本島到離島的美麗、舒適環境,不僅讓全國民眾安居樂業,而且吸引世界各國樂於來到台灣這個自由樂園生活、創業和消費,分享我國的投資環境與文化生活環境。

其次,在經濟指標上,不必追求開發中階段那種量的增長,把重點放在質的提升。台灣的國家發展戰略,應從以錢(財富增長)為目的,轉移到以人為目的。

第三,建設台灣的今天,發展內需產業,必須充分發揮台灣中小企業的作用。政府應改變向出口導向的大企業傾斜之租稅政策,把主要力量轉向扶植中小企業對內需產業的發展。

登輝相信,台灣擁有優秀的國民,優秀的企業家,優秀的工人和農民,一定能在台灣自由民主的新時代,再創台灣經濟發展的奇蹟,攀登世界經濟發展的新高峰。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