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請政府不要扮演進步道路上的大石頭

中國政協、人大「兩會」刻正在北京召開,繼去年十一月中國共產黨召開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習近平擔任總書記,這次兩會的重頭戲則是確立政府人事更迭,胡錦濤與溫家寶將分別卸任國家主席與國務院總理,而由習近平與李克強接掌。當中國的最高層人事按表操課、欽點決定之際,台灣則已經在為多年來爭辯已久的重大公共政策:台灣是否續行核能發電?準備以公民投票來進行重新檢討與社會對話,從「人本」的角度,兩國發展的腳程與差距何止千里?

中國每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兩會,以及每十年依照慣例通過少數人指定圈選的國家領導人,由於形式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幾乎從無意外發生,等於是橡皮圖章的功能,因此向來就無甚看頭。倒是在人民大會堂之外的中國社會,則像是一支晴雨溫度計,比較能夠反映這個國家真實的興衰向背。

當中國政治上層在改朝換代,同個時間,中國廣東的上埔村則發生了村民為了阻止官商勾結賤賣農田的激烈維權抗爭事件,截至目前為止,相關衝突尚未獲得有效的回應處置,村民要求民主選舉,良田是否變成工業區,也該由村民投票決定。然而早在前年九月,廣東已經爆發了國際關注的烏坎事件,之後中國同意烏坎村舉辦村委會「民選」,當時還被譽為民主在中國萌芽的「示範」,但是一年多過去了,當初遭到地方官變賣的六三○公頃土地,到現在真正還給村民的仍不到三成,烏坎村民高度失望之餘,習近平誓言「反貪腐」的口號也因此掉漆。

中南海的一片「和諧」與如如不動,對照中國底層人民的不平靜,是這個崛起大國很嚴重的矛盾點。最近日本讀賣新聞報導,中國每年發生超過十八萬件民眾暴動或集體抗議事件,中國社會科學院去年底發表的「二○一三年社會藍皮書」,自己也坦承:因為「社會矛盾多樣且複雜」,中國經常發生社會紛爭,每年有超過十萬起的群眾事件。這些層出不窮的反抗,說明這個以「人民」做為國號的國家,根本缺乏人民可以在法律保障下,透過體制內的管道,維護自有權益的一切機制,因此必須採取暴力手段來對抗政府與官員,即使如此,當局面被平定後,現狀依舊繼續維持,改善的空間非常有限。

在台灣,歷史也很嘲諷,現在正由兩蔣時代所養成最保守的一代在主政,因此民主的品質同樣要靠強固的公民意識來力撐與突破,核四議題就是近年少有的全面性公民運動,其影響所及已經跨越藍綠、政黨、階級、族群、世代。在中國,民眾抗爭一半是因徵地糾紛而起;在台灣,這次的核四爭議同樣與土地有關,但是台灣公民思考的面向更為深邃,已經不僅僅停留在還我土地的利益層次,更涉及到生活方式、能源選擇、國家發展、台灣永續的廣泛面向,不只思考這一代的短期方便,更關懷下一代的生存選項。總結而言,就是把台灣視作安身立命共同體來捍衛,這是台灣主體很關鍵的一次思想大躍進。更重要的是,台灣有公投法來展現力量,即使它殘缺而不健全,我們也有勇氣與機會來逼迫主政者必須面對人民、重新建構。

最近,一位「紅二代」出身,現為香港媒體經營者陳平,對台灣當局有一番相當辛辣的直言批評,他說:台灣明明走在華人社會的最前面,建立了第一個民主法治的社會,為什麼要讓自己在中國面前變矮?對於台灣的自我設限不敢批評中國,他詮釋為辮子殘餘文化作祟,與中國、香港相同,是「辮子都沒剪乾淨,不被揪辮子難受!骨頭還是賤!」的奴才。其實,台灣並不需要外來和尚來念經才聽得懂,台灣公民早就有豐富的民主經驗知道:現在的生活方式得來不易,但它距離美好還有長路要走。政府經常扮演路上的石頭,進步的公民必須團結起來,一起把它搬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