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當大官要小民「貧而樂道」…

◎ 林尚榮

江宜樺在交接典禮上引用論語學而篇,提出「貧而樂道,富而好禮」的施政藍圖,多數人民視為學者掉書袋,沒有成為話題。然而深思後大有文章。

「馬上」後這幾年,台灣M型化更加嚴重,中產階級也開始崩解(都會區高房價是主要因素),吳敦義的「庶民經濟」,陳冲的「富民經濟」,均無能抑制其惡化。目前最大的民怨是「貧而不平」;而要建立一個「富而好禮」的社會,更是談何容易,這些江都知道。因此,「富而好禮」是虛,營造「貧而樂道」的社會氛圍,才是他真正想要的!

事實上,被砍退休年金後,基本生活仍不虞匱乏的軍公教族群,確實是有「受教」的空間,成為社會安定的力量。而眾多勞工在與軍公教「對照」(或好康一一被披露)下,心有不平,但馬政府積極消毒,任用條件和工作素質不同的辯護,也讓不少認命的勞工啞口無言。這是台灣人民「善良」的一面。

比較棘手的是22K和基本工資凍漲,前者是馬執政下的產物,後者是馬的競選政見。然而只要掌握話語權,不難過關。江團隊已用過一招,基本工資想要一顆滷蛋的調整,立刻當頭棒喝,「再吵下去連一粒米也沒有」!此外,護馬媒體人也在幫腔,推給大環境不說,還試圖說服社會新鮮人不要太計較;領22K的要覺得幸福了,因為和21K比;至於21K也已經不錯了,因為給你錢還讓你學藝。

馬政府這樣的「與社會對話」,還會繼續下去,而且已預告,八月份將要推出「國民幸福指數」;人民覺得幸福否,也不用想太多,國家機構(主計總處)會給你參考答案!

貧者安心樂於其「道」,說穿了,是樂於其「窮」。然而,兩千五百年前做為統治者工具的論語,跨越時空到台灣還有沒有用,就看政治學者的功力、人民的智慧了。(作者為企業主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