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鎖定火車頭產業

台灣經濟發展建言

■ 張昭仁

有人談到台灣經濟發展,就推崇李國鼎、孫運璿的功勞。誠然,李與孫都是優秀的技術官僚,然而,台灣經濟發展的真正推手絕不是一、二人,而是台灣大大小小的企業家,乃至於全體台灣人集體參與創造出來的。二次大戰後,世界經濟景氣復甦擴張,台灣的企業人士與全民參與,利用島嶼國貿特性,賺進大筆美金,造就而成眾多的企業、從業人員,是台灣經濟發展一隻看不見的推手,少了他們,就沒有台灣奇蹟。

公元二○○○年第一次經發會之後,兩岸的經貿關係從戒急用忍,轉成積極開放,對中國投資項目促正面表列改為負面表列,六年來,大小台商絡繹不絕的往中國投資。

企業界,我們看到六年前派往中國的年輕副理,經過幾年磨練,已成為幹練的經理人員,這一批原本應留在台灣參與經濟成長的經理人員的流失,對台灣經濟發展,是除了資金與技術失血外的另一重大損失。

再者,經濟體的發展隨著不同階段而有不同目標,台灣國民所得達到一萬三千美元,已經脫離了初始發展階段,介於成熟經濟與初始經濟體中間,未來台灣經濟的發展不能只尋求成長率量的提升,而必須兼顧生活品質的提升,近年來政府提出的「兩兆三星」產業政策,面板業看起來是成功的,半導體也持續成長,然而生物科技與文化創意產業則看不到明顯的產業績效。

如何在成長與品質之間,尋找更精準的火車頭產業,以全面帶動經濟發展,是目前台灣最迫切的經濟議題。唯有政府與全體的企業從業人員通力合作,正確設定目標,全力以赴,才能成功。自古以來台灣就是一個島嶼,國際貿易興盛,地緣優勢,加上二千三百萬的高素質人力,經濟要持續發展並不是那麼困難。將市場瞄準美國與歐盟(過去台灣的錢就是這樣賺來的),精準定位新興火車頭產業,民間與政府全力合作,那麼百業振興,經濟發展並非難事!(作者為會計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