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回應「對台語電視新聞的期望」

◎ 林振生

二月二十九日潘惠華前輩「對台語電視新聞的期望」一文,小弟身為台語新聞工作者,感觸良多。文中所提「播音員因使用國語做為中介所產生錯誤」實事出有因!蓋大多數的電視台皆未有專司台語新聞的任務編組。所以閱聽眾所看到、聽到的,很多都是現有的國語新聞記者或編輯所產出的作品。惜哉台語並非其所長,在新聞追求速度的前提下,許多優秀的記者臨時抱著不靈光的台語,提槍上馬為觀眾搏命演出!上了電視以後,就成了潘惠華前輩所擔心的奇腔怪調台語新聞。究其因,就在台語人才的不足。

前輩提到,「新聞在內的台語電視節目」是推動台語文教育最有效的方式,小弟非常認同。目前公視及壹電視的台語新聞,都開始使用「台文漢字」或「台羅拼音」在上標題或字幕,或以單元介紹台灣俗語,或用孽譎仔話讓新聞呈現不同的趣味,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但線上台語新聞的比重還是偏少,除電視台對收視率有顧慮外,「跤手無夠」也是我們現今的隱憂。

「巧新婦,無米煮無飯」,所以小弟非常期望各位長年為台語文打拚努力的年輕學者,能夠進入傳媒界,發揮你們的專才,為一千六百多萬(全國七十三.三%)台語人口製播「正港的台語新聞」!讓台灣的孩子能夠在講台語的環境中長大!媒體的影響力無遠弗屆,台語的這塊領域,需要各位與我們一起努力!

(作者現職台語電視新聞工作)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