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國揮舞文化大旗向台灣招手

馬總統靠著中國高調助選順利當選後,許多人在問:中國的下一步要什麼?最近中國的新聞出版總署發布了一則命令「關於加快出版傳媒集團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指出支持中國的出版傳媒集團參與建設兩岸出版交流試驗區。所謂的出版交流試驗區,規劃在北京、上海、 福建、江蘇、浙江等沿海省市設立,其宗旨講得冠冕堂皇,例如「在兩岸出版交流合作中先行先試,推動兩岸新聞出版業共同繁榮發展」,論實質,恐怕比過去針對台灣設立的農業專區,影響層面更加複雜。

這份「指導意見」之所以必須注意,在於它的條文非常具體地政策支持中國出版傳媒集團,針對重點國家和地區拓展版權輸出;同時也鼓勵有實力的中國出版傳媒集團出去兼併、收購中國境外有成長性的優質出版企業。至於實際方式,中國的規定很寬鬆,允許獨資、合資、合作,項目則包括:到境外建社建站、辦報辦刊、開廠開店。鼓勵出版傳媒集團加強與全球性和區域性大型連鎖書店合作,拓展國際主流行銷管道,開拓網路書店、網上閱讀等新型銷售管道,整合海外華文出版物行銷管道,建構中國的出版品國際立體行銷網路和國際交易平台等等,可謂包山包海。台灣由於普遍使用華文,加以前述試驗區的設立,自然而然首當其衝。

早年在中國各地設立的台灣農業專區,目的在吸引台灣的農業技術與人才前往改良當地的農事生產,增加中國農業的競爭力並改善中國農民的生活,台灣雖然少數參與其中的農業經營者與專家獲利,但是整體的農業環境卻面臨在中國種植的農產品以價格優勢挑戰台灣農產的國際銷售版圖,甚至輾轉回銷台灣,打擊台灣農民等後遺症。未來中國要設的出版試驗區,則是打著文化的旗號,第一步吸引台灣出版、新聞、文化界前往發展,「文化統戰」之後,第二步絕對會要求台灣政府「對等」開放台灣的市場與法令,進行「文化進攻」,因此牽涉的問題由經濟、到思想、到政治,不僅複雜,而且棘手,由於文化這個領域,是環抱大中國情結的馬政府最無防備能力的弱點,台灣社會必須提高集體的意識與警覺,監控後續的發展。

文化,之所以是馬政府的軟肋,在於其主事者自以為是的文化優越感,這種優越感其實源於政治教育,也就是國民黨自居為中國正統的那一套論述下的脈絡。因為自認是中華文化的「中心」,因此馬政府自稱擁有「軟實力」,很喜歡搞「文化反攻」,前陣子鬧出「吹喇叭」笑話的「中華語文知識庫」網路啟用,即是一例。下個月,馬政府放行的一個「交流活動」,引起不少人側目。據稱,中國陝西省製作的一尊「黃帝像」,將送到台灣來供奉。負責此事的中國官員教條十足地說:「傳承和供奉黃帝像,對於兩岸人民加強交流具有重要意義。」這個活動,在馬英九勝選後出現,真是讓人哭笑不得,不知今夕何夕。黃帝何許人也?一個神話人物,中國歷代王朝穿鑿附會的產物,總歸一句話就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由此可知這尊石像來台灣是要大家「不忘本」,若這就是中國要輸出的所謂「文化」,不論是中國向台灣拋餌,或是中國要來台灣辦報、購併,可以等閒看待嗎?

新任文建會主委龍應台上任時,被問及相關問題,曾經表示,與中國的文化交流,跟美國一樣,都不應過度傾斜,應看台灣與全球文化如何交流,「兩岸只是其中一部分」。龍女士的實踐力究竟如何?我們就看她如何處理中國揮舞文化大旗對台灣各界的招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