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本土兩黨

◎ 陳儀深

二○○○年卸任總統的李登輝,不但離開他原來所屬的國民黨,而且在二○○一年號召民眾支持一個新的台聯黨,目的是協助民進黨,達成所謂八十五加三十五的國會過半雄心,配合「穩定政局、壯大台灣」的響亮口號。選舉結果台聯當選十三席,得票率八.五%,民進黨得票率三十六.六%當選八十七席,相對於國民黨(由於親民黨瓜分了四十六席)的得票率三十一.三%當選六十八席,雖然「泛藍」仍然過半,民進黨已成了國會第一大黨。

二○○四年第六屆立委選舉,是在阿扁總統當選連任之後的氣氛下舉行,民進黨八十九席、國民黨七十九席、親民黨三十四席、台聯黨十二席,基本維持二○○一的格局。可是二○○八年立委席次減半成為一一三席,首次適用單一選區兩票制,民進黨的國會席次潰不成軍,而且十二個政黨之中,只有國、民兩黨達到五%以上的門檻,一般認為這是兩大黨聯手修憲,以新制度封殺小黨的結果。

以上是從國會選舉的結果看政黨消長,如果從議題路線而言,阿扁總統任內忽而新中間路線、忽而訴求制憲一邊一國,李登輝和台聯黨為了尋找出路因而一度想要否認台獨,且要修改黨綱黨章訴求中間偏左。然而小黨一旦失去國會席次,更沒有實力去影響大局了。

回顧民進黨執政期間,中國政策游移於開放乎管理乎的時刻,台聯黨的監督不遺餘力,如群策會聚集專家學者、本土社團召開的「全民經濟發展會議」,對於直航、包機、銀行登陸、中國觀光客來台等政策,設定了開放的具體條件,顯示出負責任的態度,並不是為反對而反對,這也是新階段台聯黨應該繼續堅持的路線才對。

總之,台聯黨的誕生與李登輝「穩定政局、壯大台灣」的初衷分不開,它必定與民進黨關係密切,可以說「合則兩利、分則兩敗」。目前蔡英文主席與台聯黨黃主席互動良好,在兩岸政策、認同議題等方面也有一些互補的地方,但願二○○一、二○○四的泛綠團結氣氛再現,讓二○一二年重返綠色執政,給「本土兩黨」一個創造歷史的機會。(作者為台灣教授協會前任會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