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靠木馬屠城客拚經濟?

■ 黃欽印

開放中國人士來台觀光可以提振我國內需?個人對此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中國在國際上打壓我國。開放該國人士來台觀光則我國勢必對其人員得進行必要的旅遊約束,這些約束不免惹來迫害人權的非難,最後只得給予其完全的自由。若中國情治人員或黑道份子藉機滲透,其結果對我國治安、國防與民心的影響,恐怕非經濟提振所能弭補。

其次,中國人士來台觀光勢必有挾量制價的結果,如此一來我國的觀光產業只能獲取如代工產業般的微薄利潤。表面上是可以提振就業人口,實際上就每一個觀光產業從業人員而言,取自中國觀光客的產值可能甚為微薄。最壞的情況甚至逼得引進外勞來服務中國觀光客,並為了回收相關的軟硬體投資也只好接受中國觀光客的生意,如香港模式般地接受中國政府的指使。如此一來,對於我國觀光產業品質的提升產生抑制的作用。

近年來我國內需不振究其原因除油價與天災所造成的通貨膨脹因素,因中國人力便宜造成產業外移並抑制工資上漲亦是主因。加以政爭所帶來的不安全感導致消費趨於謹慎,以及中國貨的便宜貨色為消費對象更使得國內消費節節退縮。

在國人收入減少與收入的不確定性增加,而支出成本卻大幅增加的狀況,外在的不確定環境又使其消費退縮,內需自然不振。

因此,提振內需需要三管齊下。第一,增加國民收入;第二,刺激國民消費;第三,降低環境的不安全感。承前述,開放中國觀光客所增加的收入其實極其有限,因其附加價值極低。就增加國民收入方面應避免飲鴆止渴,以長期觀點規劃觀光產業,自然能吸引歐美日等優質的觀光客來訪。就刺激國民消費應首重鼓勵國內消費,國民旅遊卡是一不錯的模式,對於老年年金,榮民退休金,甚至百分之十八的利息優惠都建議有一定比例以現金券的方式發放,要求其定期在國內消費。

大幅開放中國人士來台觀光表面上增加了我國觀光業的收入,實質上是使我國的觀光業錯失一個提升品質的機會。若不進行產業提升,有一天我國的觀光產業仍會面對中國客不來的窘境。

(作者為東海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