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有如詐騙團推銷ECFA與金融監理MOU?

由於一意孤行,急於把台灣經濟推向中國,馬英九政府不但正與中國加緊私下協商,也正由其政媒啦啦隊,為雙邊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及金融監理備忘錄(MOU)塗脂抹粉,大力吹噓經濟鎖定中國的好處,特別是台灣企業將因此鴻圖大展。不過,連日來包括美國國會及全球最權威的媒體,分別就在中國做生意的惡劣環境提出警告,馬政府大概聽不進這些專業分析與觀察,台灣人民卻必須深切瞭解事態的嚴重後果。

有如本報日昨來自華府的報導,多位美國眾議員在聽證會中,痛批中國缺乏法治,使許多在中國投資的美商慘賠,甚至血本無歸;這種情況若未改善,美國政府不應再鼓勵廠商到中國投資。羅拉巴克眾議員的話最一針見血︰美商十年來在中國投資至少一兆美元,卻讓中國生產原係美國要外銷中國的產品,甚至反而傾銷美國;美國正為錯誤政策付出代價,受到「雙重侮辱」。無獨有偶,「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也報導,由於遭到法律、貪腐、保護主義、官僚等諸多障礙,中國也未遵守當初加入世貿組織開放市場的承諾,外商很難打進中國市場,更不能寄望中國帶動世界經濟;例如,美商AIG在中國的收益,甚至不如市場高度競爭且人口只有中國二%的台灣。

相較於上述剴切警語,馬政府儘管對於ECFA與金融監理MOU實質內容一直說不清楚、講不明白,卻使出愚民政策,誇大其或有的利益,淡化其必有的傷害,其說詞有如立委所抨擊,幾近「詐騙集團」。即以近日在立法院的答詢為例,馬政府對於多少上班族將受ECFA衝擊失業,勞委會與工業局的數字大有出入,即連中國國民黨立委都指勞委會「睜眼說瞎話」。更離譜的,馬政府強調不開放中國勞工及農產品增加進口,還宣稱要有「早期收穫」,卻對中國繼續阻撓我國與各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避而不談。同樣地,有關金融監理MOU,馬政府也只看到台灣金融業前進中國可能的進展,卻對我國因中國金融業壓境必定付出的經濟安定及安全重大代價,視若無睹。

事實上,寄望以ECFA及MOU提振台灣經濟及產業,只是癡人說夢。先說西進。台灣至今企業西進中國,容或讓若干企業因降低成本而擴大規模,進而獲利。但是,這些企業發展,是建立在中國為了經濟磁吸與統戰的特別優惠之上,如今中國自己經濟及產業已經擴大,除了統戰考量,台資企業在中國重要性明顯下降。在此環境,如果歐美企業都有血本無歸之歎,台灣企業豈能期待鴻鵠將至?此時,馬政府不論ECFA或MOU,都只是造成台灣資金、產業二度大量外流中國。馬政府容或不在乎,但是,台灣近年因投資、產業大量西進,以致消費、所得不升反降,整體經濟淪為東亞四虎的末段,上班族薪水倒退,飯碗甚至打破。大膽西進已經付出慘痛代價,重蹈覆轍,如非主政者居心叵測,即愚不可及,或兩者兼而有之。

再說對中國開放。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絕少民營事業,且挾其規模及意圖,台灣不論金融或其他產業,將難以抗衡,重要關鍵事業、部門及技術最終必為其所掌控。同時,其低廉的農產品、勞工、服務,也將打得台灣產業及農民、勞工慘兮兮。即使最近火熱的存託憑證TDR,除非企業把因此所籌募的資金投資台灣,如其挹注中國,只是繼續掏空台灣,「壞孩子回家拿錢」卻自稱「鮭魚回流」,回家鄉而不產卵,欺世盜名,其實是打著鮭魚旗號的吃人鱷魚。

此時,熱比婭事件演變成中國以觀光客抵制高雄,更提供國人深刻體驗經濟傾向中國的極大風險︰區區幾十萬中國客,卻已放肆到要干涉台灣人看電影及進行藝術活動的自由。以此為鑑,台灣經濟隨著馬政府政策傾中而對中國依賴日甚,國人的自由必常受侵擾,最終被剝奪。馬政府也許像陳雲林事件一樣,自甘作踐,台灣人民不能不挺身捍衛自己及子孫的富足與自由。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