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重返威廉波特

桃園龜山的台灣少棒隊七月十日擊敗關島隊,取得本屆世界少棒錦標賽亞太區代表權。報紙斗大標題說:「威廉波特,台灣又來了」,期許台灣小將再次譜寫一篇壯麗的史詩,拿下暌違十二年的冠軍盃。這真是溽暑之際的一帖清涼劑。

少棒,與當代台灣人一起成長,榮辱與共。一九六九年金龍少棒,在美國威廉波特第廿三屆世界少棒錦標賽中奪得冠軍,對台灣人的心靈、想像、視野,都是一次極為壯觀的提升;其燦爛輝煌偉大,說是百年僅見,也不為過。

當年,外有冰冷陰鬱的國際社會,內有戒嚴無情的政治環境,台灣人苦悶無助。少棒奪冠,如同暗夜之孤帆,望見陸地之燈塔,小船靠岸時分,千百親友在燈火明滅之處,誦以詩歌歡迎平安歸來。第一次的「世界冠軍」,禁錮多年的台灣人,發現原來他在地球上,也有名字,既淒美又歡欣。

當金龍少棒隊走進威廉波特球場,十來歲學童的臂膀,揮出一顆一顆的高飛球,穿越了人為的界線;台灣也抓緊了機會,走入世界。從此,棒球就是國家的符號,無分地域、年齡、性別;棒球是個競賽,也是共同的記憶,記錄著台灣人民長期以來,一段追尋認同的心靈對話。

這樣的對話,是極為珍貴的資產,雖然不必神話棒球,但棒球讓台灣有情,跨越了七○年代經濟起飛農業轉工業的陣痛,降低了八○年代失去外交空間的傷害,縮小了九○年代不同政治能量對撞的鐘擺幅度,更陪同所有台灣人民進入二十一世紀,經歷了兩次的政黨輪替。

談起棒球,人們暫時遺忘了朝野惡鬥;電視頻道轉到球賽轉播,台灣人的興致都來了。重返威廉波特,就在桃園龜山艷陽下,龜山國小的小將們,快樂自信地揮棒,把台灣的希望打出來。

(作者陳杉榮,資深新聞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