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消費券第一線

◎ 莊善皓

筆者從事的是最末端的零售業,消費券發放時正值農曆新年,當月買氣本來就較其他月份旺;再加上消費券因素,營業額理應成長許多,但事實上今年元月及二月的營業額,只比去年十二月小幅增加一成左右(以往增加約三成),比起去年過年期間更衰退達兩成。

再談我們店家收券後的處理方式:消費券發放後一至三個月,是店家收券高峰期,每月有二到三萬。但是政府原本期望出現的乘數效果,事實上並未出現。因為像我們這種小店家,要付貨款、付管銷費,現金一定比較好用,所以九成以上的消費券都直接拿到銀行兌換了。至於連鎖店家或大賣場,收到的消費券也都繳回總公司,更不可能拿出來用。到了四、五月,每月收到的消費券不會超過兩千元,多被店家拿來繳電話費了,實際再拿去二次消費的比例是少之又少。當然乘數效果不會出現。

這是一般店家的處理方式,如果是一般家庭,在對工作、收入有所疑慮的狀況下,原本消費支出就已經緊縮,拿到消費券後,只是把原本要花的現金改成先花消費券,因為消費券而多花(亂花)的情況不多。官方統計顯示:今年一至四月份,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仍比去年同期減少十二.四一%,就是最有力的佐證。

經建會委外研究的消費券對第一季經濟影響評估報告,即將出爐,報載消費券的替代率比官員預期的高,乘數效果比預期的低,在日本已經有前車之鑑,台灣在決策過程中也有不少學者、媒體發出警訊,政府卻沒聽進去,這才是最需要檢討的地方。

(作者為天然有機食品業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