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如此的監察院長還不該下台嗎?

在虛懸停擺長達三年半後,監察院於今年八月重新開張運作,有「聖人」之稱的新任監察院長王建煊,新官上任第一天援舉聖經「公義使邦國高舉」,自許監察院是伸張正義的地方,強調「中華民國若處處都有公義,這個家國一定會高舉起來」。但四個月後的今天,台灣這個家國不僅未能高舉,顯然呈現快速陷落狀態,監察院所職司的憲政功能蕩然未見,以致公義不存、正義蒙塵,未能兌現人民承諾事小,沽名釣譽、尸位素餐無法正官箴,反有保皇錦衣衛隊之譏,重創民主憲政莫此為甚。

憲法增修條文明定監察院為國家最高監察機關,行使彈劾、糾舉及審計權。監察委員須超出黨派以外,依據法律獨立行使職權。包括中央、地方公務人員及司法院、考試院、甚至監察院本身人員,若有失職或違法者,俱在監委的彈劾之列,足見在五權憲政體制運作下監察功能的責任重大。監察權若裝上「虎牙」有效施展,上可摘奸發伏、下能消極防弊,但若遇到權力就「無齒」,則「聖人」將成「剩人」,在景氣慘跌谷底的今天,納稅人應該請這位坐領院長級高薪者從此放無薪假。

再度啟動的監察院之所以不獲信賴、備受詬病,其政治性高於獨立性,意識形態凌駕是非價值,未能制衡一黨獨大之烈,且有助紂為虐之嫌,已經在社會形成相當的觀感。所謂的十項大案,其中四項屬監委主動調查者,無一例外都是針對前朝有關的案件,甚至出現監委進入看守所與特偵組搶人調查的荒唐事,連司法權與監察權的分際也不識,但現任政府刻正發生、引起國人側目的貓纜、警察權過當、羈押權浮濫等六項重大現行疑案,每一項皆傷害國家利益至鉅,卻全為外界檢舉的被動調查,總統、閣揆、法務部長且繼續肆無忌憚就個案評論,然監察院對前者興致勃勃,遇後者卻意興闌珊,當然落人依照顏色選擇性查案的口實,且嚴重背離應監督行政機關的憲政法理。

面對輿論質疑,王建煊昨日慎重召開記者會親自澄清,答覆竟是監委調查集中前朝很自然,因為「現任者還來不及貪污舞弊」,其率以個人好惡、政治取向進行自由心證,竟不加掩飾、溢於言表,甚至不自覺將類種族主義者的仇恨偏執帶進了公領域,已經完全不適格繼續擔任糾彈官吏的國之御史。

不僅如此,這位聖人級的監察院長還傳出要求監委查大案、不要只查「小屁屁」的粗鄙言語,各界莫不為之譁然。國民黨在野時期,為杯葛前任總統的提名權,藉國會多數拒絕行使監察院人事同意權,致監委自二○○五年二月出缺至今年,這段真空期間,人民陳情案件無法處理,人權被侵害無法伸張,根據監察院統計,累積至四月,各類型須由監委才能執行的案件高達三萬兩千零三十四件,新監委八月上任當然必須急民所當急、苦民所苦,這是職責所在,而今卻連人民將監察院視為辯冤白謗的青天都要剝奪,甚且成了不堪入耳的「小屁屁」,人民遭踐踏若此,實不知今夕何夕。

前朝教育部主秘若必須為諷馬的「小孬孬」請辭,則這種聖人級的「世說新語」豈不是罪無可逭!如此看「大」不看「小」的譁眾取寵、輕蔑民瘼心態,根本是獨裁意志的投射,無怪乎監察院會被反對黨指為是護擁當權、追殺異己的反民主東廠扈從。

監察院過去被迫關門閉戶,節省了不少民脂民膏的公帑,現在重起爐灶接受人民縮衣節食以優渥供養,監委諸公若不能肩負憲法所賦予之使命,依人民期許發揮最起碼的正面作用,反而「私仇使邦國墮落」,成了毀憲大怪獸,則不如立即關門比較大吉!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