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技職院校的衰頹

■馮瑞傑

近來有關各大學、技職院校使出渾身解數招徠優秀學生的報導,成為傳媒熱門話題。台清交與成大為學生搶破頭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有趣的是技職院校也湊上一腳,開始「宣布」今年有多少建中、北一女、附中,以及某某(前)省中的畢業生前來就讀。

筆者在大學以前以及研究所教育階段,曾陸續於技職與一般院校浸淫數年,兩相比較,深覺台灣除了一般高教體系外,技職教育系統的上上下下也病了,且病得不輕!

過去台灣在普通高中粥少僧多的時代,許多國中畢業生因為高中聯考成績不理想,而須進入五專或高職就讀,據統計,當時普通高中與技職生的比例約為三比七。

但值得注意的是,當時北中南幾所聲譽卓著的專校如台北工專、台北商專、明志工專與高雄工專等校,所招收者並不乏已錄取明星高中的學生。

這些相當「有底」的學生,再進一步通過嚴苛篩選,進入為數極少的技職院校就讀(以八十一學年度為例,當時全台僅有台灣工技學院與雲林技術學院兩所而已),由此可見當時入學學生素質之高。特別當初在役畢加分政策仍未取消之際,專科畢業生欲應屆考入上述兩校就讀,實須埋首苦讀。

至於這些學校畢業生的後續發展,也的確有口皆碑。例如當時技術學院畢業生總名列最受企業經理人歡迎排行榜前幾名,以及大學教員出身技職者亦所在多有。

但伴隨這十年來教育政策的改弦易轍,無論是高中社區化、專校改制解禁,乃至於廣設普通大學等,無一不對技職教育的教學與學生品質造成斲傷。

在高中、大學之門敞開,然多數學子仍以普通院校為首選的時刻,已經「被」膨脹成百所的技職院校,無論它們過去曾擁有多麼傲人的名聲,如今卻面臨爛學生不敢淘汰(因為生源不足),師資專業不符(如資管系卻聘機械博士,因為懂電腦就行),學生盲目升學導向(職場上碩士淹腳目)的現象。試問,如此一來台灣技職教育存在的意義和利基為何?

正當教育部以五百億大手筆打造普通大學進入世界百大美夢之際,縱能如願(其實依筆者觀察亞太國家地區的相關做法,政府「宏願」其實難能成真),但對改善目前數量仍佔多數的技職院校沉痾又有何益?當高教司官員密集執行籌畫高教政策時,令人懷疑的是技職司有否將技職教育系統當下面臨的困境作一番省思。

進入「老字號」科技大學的網頁瀏覽,會發現這些院校雖處在其它競爭者分食有限資源的險境下,但因為過去師生齊心努力耕耘,使它們較之一般國立大學的辦學績效並不遜色。

只是,隨著政府當局對技職教育未來方向的模糊,當「科技大學」或「技術學院」成為教育和就業市場的弱勢者時,再好的傳統、再努力的經營,恐怕都難抵擋技職教育淪為「二等公民」的劣勢。

看見台科大等校喜孜孜地宣布該校今年收進多少優秀高中生的同時,誰說這不是技職教育沉淪的具體反映呢?(作者先後畢業於雲林科技大學、政治大學,現為新加坡國立大學訪問學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