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語文學展 需要疼惜

■ 蔡銘燦

日前騎車經過國立台灣文學館,等紅綠燈時,無意間瞥見一旁的廣告看板,才知道館內正舉辦「愛、疼、惜台語文學展」。如此一場本土母語文學饗宴,光靠矗立在館外的一塊小小看板,其他廣告闕如,如何讓全國民眾共襄盛舉?

說來諷刺,台灣文學館所在地的台南市,主要街道經年累月懸掛著中西演唱(奏)會的廣告布旗,隨風飄揚。台灣文學館雖隸屬文建會,但台南市應盡「地主之誼」,把文學館推銷至全國各地,讓觀光客多一個景點,讓文學與生活結合,也替府城帶來商機。

台語文學展展覽會場內,飄盪著盲人歌手楊秀卿的月琴彈唱聲,動人心弦。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會場一隅,一名著黃色卡其服的學生人偶,胸前掛著一塊「我不該說台語」的牌子,低著頭,似無限羞愧的樣子,勾起多少人心中的痛。

台灣有百分之七十以上人口使用台語,遺憾的是,台語作家所寫出來的作品卻被定位為「小眾市場」,是我們不擅行銷,也是政府長期漠視所造成。弱勢期待支援,台語文學需要愛、疼、惜。 (作者為台南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