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腸病毒致死,是看錯科嗎?

■ 蘇志英

日前某報以頭版全篇大幅報導,衛生署腸病毒重症審查委員黃醫師指出,三年來有一百六十餘例重症病例,有七成因發病初期看錯科(耳鼻喉科),導致延誤,甚至死亡。黃醫師並舉了數個接受耳鼻喉科醫師「擦喉嚨」後數天發展成心肌炎及腦病變的病例。黃醫師的論點顯有諸多謬誤之處。

口、咽和鼻腔黏膜是病毒和細菌入侵的主要管道(腸病毒也不能免俗由此入侵),耳鼻喉科專科訓練五年可以用頭鏡準確對焦,能清楚診視這些深部的孔道及黏膜發炎狀況,並立即給予適當的局部治療。腸病毒的感染初期症狀,一般都很輕微,可能在口腔、咽喉、手、腳掌有小水泡、潰瘍。家長知道小孩有喉嚨痛,吃不下飯,直接帶去給耳鼻喉科開業醫師看診,這是很合乎一般民眾的就醫習慣和程序,無所謂看對科或看錯科的問題。

通常,耳鼻喉科醫師會以局部噴劑和藥水塗抹於口咽部潰瘍處,以暫時緩解疼痛,此局部治療能立即讓小孩子多攝取水份和營養補給,以增強免疫力,並睡個好覺恢復體力,以戰勝病毒。這也說明為什麼絕大部分的腸病毒小兒患者終能痊癒的最大原因。

台灣是腸病毒的盛行區,據統計,腸病毒感染本來就有一千到一萬分之一的機率會發展成嚴重的併發症,甚至導致死亡。黃醫師指出,三年內全台重症的腸病毒病例,共一百六十餘例。筆者認為,這段期間內,感染過腸病毒的病例應不計其數,以台灣環境污染、人口擁擠等相對不利的因素下,能有此成績,是不是也可推論耳鼻喉科醫師已經盡到第一線把關的責任?

總而言之,一、黃醫師認為腸病毒引起的「口腔咽喉炎」,看耳鼻喉科是看錯科,並認定耳鼻喉科醫師不應是此病的第一線醫師,此舉侵犯到病人的就醫權。

二、目前沒有明確的證據顯示黃醫師報導的數據有經過科學的驗證。

三、大多數的腸病毒引起的口腔咽喉炎小兒病患,家長選擇耳鼻喉科醫師為第一線治療醫師,應屬家長的就醫經驗和行為。三年中約一百六十名最後發展為重症,其中七十%(一百一十四名)歸責於耳鼻喉科醫師,這些數據並無法反證耳鼻喉科醫師的誤診和延診率高於其他科醫師。

四、台灣的健保總額給付已造成許多不同科醫師的焦慮感和失序的言行。

本人誠懇建議:一、醫師在媒體發表言論,應經過科學實證後再提出,可減少無謂的紛爭。

二、醫師的言行與作為應「以病人為中心」,建立合諧的跨科際合作,才能給予患者最完善的醫療照護。

三、加強科際之間醫學新知研討會的交流,可促進不同科的醫師相互的了解。

四、健保總額制度不合理之處宜設法改善。

(作者為台灣耳鼻喉科醫學會理事, 耳鼻喉科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