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看日本經驗/少年法應否嚴懲化?

◎ 戴伸峰

新北市發生國中生割喉命案,少年犯罪事件引發關注,日本也曾為了呼應民意並因應少年犯罪事件帶來的治安滿意度下降問題,在2000、2007、2008、2014年,對少年法進行「嚴罰(懲)化」修正。例如:少年適用刑事處罰的年齡從16歲降到大約12歲;犯罪被害人遺族獲准參加審判程序,並對加害少年提出詢問及意見陳述;少年觸法有期徒刑上限大幅延長到20年。

「嚴懲化」到底有沒有對日本的少年犯罪現象產生「預期」的效果?支持嚴懲化修法的論點認為:嚴懲化少年法將對少年形成「微罪嚇阻力」,避免少年觸法出現激化效應而逐步走向犯罪深淵;嚴懲化少年法也讓身心狀況更為早熟的少年以準成人的身分,提早適應成人刑事司法。

反對嚴懲化修正的論點認為:引起嚴懲化風潮的重大案件加害少年,許多是在衝動或衝突情境下,因缺乏自我控制而犯罪,在犯罪當下,少年幾乎不會思考法律的存在,因此法律對他們並無實質嚇阻效果,反而戕害少年的反省及謝罪的機會。而形成這兩種論述的主要原因是,在少年法嚴懲化修正後,日本的少年微罪犯罪案件量的確下降,但是因嚴懲化而帶來的「少年社會復歸問題」、「監獄化人格問題」,卻衝擊著少年法嚴懲化的預期效果。

日本犯罪領域專家開始對少年法嚴懲化修正的效果提出說明:分析少年犯罪的發生原因及背景,社會價值觀混亂、少年身心理發展特徵、學校教育現場崩壞、家庭功能不全等,都比法律修訂來得重要。少年法嚴懲化滿足了民意的需求,但在問題對應上卻明顯不足。

「每一件犯罪的發生,都是複雜問題的總和呈現」,少年法嚴懲化修正並非不能討論,只是我們是否已經準備好因應對策。當台灣已將少年監獄改制為少年矯正學校,走上「以教育替代處罰」的道路之際,嚴懲化會成為一時的逆風還是歷史的轉捩點,值得深思。

(作者是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日本東北大學心理學博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