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亦敵亦友症與中國之旅

◎ 陳喬琪

從媒體報導看到馬前總統在旅遊行程的情緒,時而高亢、時而哽咽、時而愉悅,顯然這次中國之旅,是深藏他內心終於實現的夢幻之旅。

在面見中國高官的時候,正襟危坐,完全不像是曾任台灣民選總統的氣派,更發表許多令台灣人瞠目結舌的評論,譬如稱讚中國對於武漢肺炎疫情的貢獻,高談已經掃入垃圾桶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令人感到不勝唏噓。這次中國旅遊的表現,徹徹底底的呈現他的中國意識與中國情懷。

他在兩歲時隨著父母親從中國經由香港撤退來台灣,十八歲的時候加入國民黨,以黨員的身分從政至今。在總統任期的最後一年(二○一五),曾經將英文名詞的朋友與敵人,各取一半合在一起,在媒體炫耀地說,發明了一個新字眼,用來說明台灣與中國的關係:「Frenemy」亦敵亦友。那時候就看得出來,他在處理與中國的複雜關係遇到困難,這當中核心的問題,就是國家認同。現在,他終於「回到祖國」了,不是「欣喜若狂」,不然是什麼?

有些人常常用幻想的方式在處理對中國的關係,不顧國家的整體利益。不久前,中國國民黨還是派了代表團去中國訪問。不管其目的為何,結果只是被分化而已。所謂幻想是指用情感與希望想像,以處理內心產生的衝突。馬前總統是典型的例子,也就是心裡想,只要對中國好,中國就會投桃報李,但歷史上,討好專制極權從來沒有好的結果。

幸好,台灣是主權獨立的民主國家,總統四年一任只可以連任一次。假如沒有總統直選制度,也沒有年輕人站出來,現在台灣可能已經成為某個國家的一部分,或是某個國家的特區了。

(作者是精神科專科醫師兼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