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環境教育應讓產官學 共同參與

◎ 劉永健

二○一五年,聯合國公布二○三○永續發展目標,在十七項主要目標中,多項提及教育,海洋、陸域資源、清潔飲用水等與環境教育有關的議題,而我國在一○八課綱中也有多項議題與環境教育有關,足見有關環境與自然生態教育為當今世界上教育的趨勢;而我國自二千年左右,許多縣市也陸續成立如自然生態教育、永續環境教育和環境教育中心等,負責推動各縣市的環境教育,但若仔細檢視,會發現下列現象可加以改進。

首先是主責單位過多,難以有效落實教育功能,有些由環保局負責,有些實際上是交由某中小學管理,有些則是由教育局處管理,更有由林務局管理,在此狀況下,難以將課程深化,也難吸引學生及家長定期參與各種活動;其次是經費招募不易,由於此類機構為二○○○年後陸續設立,通常無法編列分預算,致使環境維護、硬體修繕與更新均產生極大的問題;最後是專業人力不足,多採取臨時任務編組的方式辦理活動,以教育界為例,各縣市雖依規成立環境教育輔導團,但其主要任務多為評鑑各校環境教育執行狀況,缺乏定時、定點的環境教育研討與諮詢。

基於以上問題,各縣市政府至少應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是管理單位統一,以方便交流,例如交由教育局處管理與維護,並挑選鄰近學校作為主責學校,且由該校校長兼任中心主任,如此能夠具備基本的環境維護及教具提供的功能,例如利用水池繁殖水生植物,作為國小中年級水中植物觀察用;其次是與產業界結合,由校長尋找有意願支持的企業或大學提供經費或人力援助,作為硬體修繕與維護,同時業界或大學淘汰下來的儀器,也可以做為各縣市中小學自然領域教學使用。

最後,是配合政府現行計畫,如風華再現等政策,招募該縣市退休自然老師或自然領域輔導員,專責教材研發與資訊提供,並可定點進行示範教學,方便現職教師增能。而各縣市可以依地區的不同,與該地區社教機構結合,如中部地區可以結合科學博物館、特有生態保育中心等單位借展,以便利各縣市親子參觀。

各縣市地理環境各有不同,如能重視自然生態教育中心,當可發揮加乘效果,利用目前的多媒體行銷,除了做為遊憩據點外,更可發揮環境教育的功能,如此也可以呼應東南亞國協的二○二五社會文化社區藍皮書所提到的「環境穩定性」。

(作者從事教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