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揪出抑壓勞工薪資的真兇

日前國際勞工聯盟公佈,五年來台灣勞工的薪資幾乎原地踏步,平均時薪提高不到一%,幾近零成長。不幾天又有一家從事人力資源調查的跨國公司萬寶華(Manpower)公佈了二○○七年第四季全球就業展望調查,結果台灣在亞太地區八個國家中墊底,是亞太地區聘僱需求最弱的國家,國內一些親中媒體當然不會錯失此絕好機會,痛罵政府只知入聯公投,意識形態治國,罔顧勞工權益。

萬寶華公司的報告並無驚人之處,因台灣的聘僱需求在亞太地區最弱早已是預料中的事,我們無須等待萬寶華的報告,只要從台灣的投資率在亞太地區墊底的事實就已知其大概。我們必須探討的是,為什麼我國的投資率二○○一年以後竟然會掉落到二十%之下,遠不如南韓,甚至日本?是因勞工的品質下降嗎?不,依國際勞工聯盟的報告,台灣近幾年平均勞工生產力成長並不亞於鄰近國家,主計處之勞動生產力指數亦指出,在過去五年上升了三十二.八九%。這一現象所表示的是,儘管台灣的勞工生產力不差,企業仍然不願提高員工薪水,也不願在台灣投資。依據經濟學及國際貿易理論,一國的勞工生產力提高,薪資成本偏低,必然會吸引本國及跨國企業的投資,促使勞工需求增加,薪資上揚,而逐漸達到均衡,但此一理論在台灣卻完全失靈。顯然台灣整體經濟結構蘊藏著與鄰近國家所無的特殊外在因素。

統派學媒因受意識形態之制約,經常制式地將此現象歸責於政府的「鎖國」政策,認為政府消極的管理使企業不能有效利用中國的強勁成長動力,為台灣勞工創造大量工作機會。可是此一論點之成立必須是我國對中國之投資設廠不如其他國家對中國之投資,亦即我國利用中國強勁成長動力的比重不如人家。但事實恰恰相反,我國是近幾年投資中國最多,利用中國崛起動力最起勁的國家,依美國國會的一份報告,台灣對中國投資之金額約佔中國所接納的外國直接投資(FDI)的一半(即約三千二百億美元),並斷言中國之崛起,台商投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換言之,是台商過度利用了中國廉價之資源。

顯然五年來台灣勞工薪資增率之所以會等於零,其罪魁禍首是企業能在中國找得到「使用與台灣相同語言且又遠比台灣勞工低廉」的勞工的結果。中國龐大的市場及中國官方刻意引君入甕的「以經促統」政策即加速了此一傾向。若企業能在中國找得到與台灣勞工語言、文化雷同的低價勞工,且獲得鼓勵,企業在台聘僱的意願必趨向保守闌珊,自不會有意願調高薪資,而台灣勞工亦因工廠遷移中國,在台一職難求,失其要求雇主提高薪資的本錢,這就是我國企業在亞太聘僱需求最弱的真正原因,也是經濟學上的所謂「生產要素價格均等化」的市場演變。由於台灣工資水準仍然比中國高,所以往來越多,越方便,均等化的效果越會趨於顯著,企業越不會在台投資,形成台灣經濟邊陲化的惡質循環。

泛藍馬蕭把上述台灣勞工薪資被壓抑的禍源,硬拗、扭曲、宣揚成「政府鎖國政策」的後果。基於他們的意識形態,我們可以了解,但若綠營諸將也幼稚到是非不分,隨泛藍節奏起舞,那真是台灣之悲哀,也是眾多勞工揮之不去的痛楚。過去七年民進黨政府的對中國經貿政策,如二○○一年的「積極開放」,二○○六年的全球加值服務中心,以及「直航是一條必走的路」等思維,實質上就是經濟上要把台灣與中國連結的經濟路線,也是七年來台灣勞工薪資增率幾乎等於零的政策誤謬。希望將來的民進黨政府徹底能從泛藍的魔咒中清醒,忘掉中國,忘掉「聖火」,揪出抑壓勞工薪資的真兇,加以唾棄,回歸過去創造經濟奇蹟的台灣主體、台灣中心的經建路線。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