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美國跨黨派挺台抗中的啟示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計畫八月訪問台灣,消息披露後,中國政府加強恫嚇,對於正安排「拜習會」的拜登政府,顯得進退維谷。不過,外界看到美國跨黨派幾乎一面倒力挺民主黨籍裴洛西的台灣行。廿五年前也曾以眾院議長身分率團訪台的金瑞契更直言鼓勵,強調「現在事情已經公開了,如果退縮,會丟臉、而且很不利」,共和黨籍的金瑞契並建議「帶跨黨派訪問團去」。同樣是共和黨籍的前國務卿龐皮歐更表明願與裴洛西同行。美國兩黨政治人物立場一致,團結抗中,表達對民主台灣的支持。

雖然美國兩黨在諸多政策對立嚴重,但誠如金瑞契所言:「我讚揚裴洛西。我們在九十八%或九十九%的事情上有很大歧見,但是在這件事上,我認為她的直覺是對的,我希望她堅持她的(訪台)計畫」。從美國政界角度,中國帶來的挑戰愈來愈大,就連自家政要是否訪台,如果都能指指點點,以後只會更加肆無忌憚。同樣的,針對如何力挺台灣,強化自我防衛能力,在美國國會裡,也是兩黨共識度最高的議題。這幾年兩黨議員所提多項友台法案,涵蓋外交、經濟、安全等領域,經常是壓倒性通過。美國憲政制度屬三權分立,行政與立法相互制衡,國會挺台抗中,美國行政部門當然會受到一定約制與影響。

裴洛西計畫的台灣行,我們看到在野的共和黨人,強力背書或願意陪同民主黨的裴洛西前行,齊力展現的力量,帶給台灣溫暖與信心。尤其,當面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及中共趁勢積極擴張之際,美國不分黨派的支持,這對號召民主國家抗衡威權政體,具有指標意義。中共雖不斷叫囂,這反而是給予美國著力機會,若能透過這次事件,傳達美國政府絕不會在受到壓力下而屈服。所謂「外交是內政的延長」,正可詮釋這次外交行動。共和黨雖是在野黨,在國會也非多數黨,但跨黨派展現的一致氣勢,拒斥北京的無理要脅,這將更助於美國在全球捍衛民主的國家形象。

裴洛西最後的處理,對於接下來美中台互動,乃至其他民主國家審視與台灣的往來,將有深遠影響。另方面,美國跨黨派合力抗中,在野黨是助力,而非掣肘,這也給了我們啟示。不同美國等民主國家,台灣政黨之間的最大歧異,則在中國政策。這對其他民主國家,或感不可思議。我們位處中共威權擴張的最前線,卻因抗中親中,相互內耗,給了對岸操弄與分化的更大空間。台灣民主的最大危機,即根源於此。對中態度有別,導致與美日等理念相近國家的交往,也出現立場差異。部分政黨人士與北京沆瀣一氣,將助台的民主國家,扭曲為「外部勢力的介入」;把中共的軍事擾台,轉移焦點辯稱是美中競爭,「並非針對台灣」。誤導視聽,也讓這些友台國家深感疑惑。

然而,面對台灣主流民意的趨勢,部分在野黨嘗試路線調整。除了恢復在美國設置政黨代表處,也自我定位是親美政黨。甚至試圖走出七、八十年前中日戰爭的歷史窠臼,強調「黨內不應該陷於過去仇日反日的情結」,從台灣的角度,認定與日本的友好與重要關係。面對現實是正確的,朝野政黨在對外路線也有了更多交集處。不過,在對中作法,依舊深陷於一中鳥籠,並在中共設定的「政治基礎」泥沼裡,難以自拔。過去一、二十年間,北京利用台灣政黨間的矛盾,一邊拉攏一邊施壓,玩弄分化之術。現在若干小黨領導人更加自甘墮落,喊著兩岸一家親口號,被統戰卻還沾沾自喜,讓中共得以招攬更多政治代理人。相較美國這次跨黨派政治人物高度支持裴洛西台灣行,一致抗中,正是我們應深刻省思之處。

中國對區域的威脅是全面的,並非只針對台灣,這也是民主國家之間更應站在同一陣線的道理。各國關注台海和平穩定,對北京在東海、南海等擴張行徑,同樣提出警示。不過,台灣囿於過去大中國所留下的遺毒,對這些海域的領土主張,與中共高度重疊。日本即關切,針對釣魚台主權爭議,將讓北京擴大操弄台日隔閡。台灣對南海的領海主張,也與美國訴求的航行自由權相悖。這些問題同樣映射在我們朝野的差異。部分在野黨主張一中,牽制著政府處理空間。「固有疆域」的不合時宜,以及脫離現實的主權觀,傷害我們與美日等國合作動能。朝野政黨齊心,民主國家齊力,不該反其道而行。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