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可仕」當選菲律賓總統,背景是菲律賓的民主人權、經濟民生倒退,遂為獨裁者家族捲土重來提供了溫床。(美聯社)
五月三十日解散之前,促轉會向行政院遞交任務總結報告,其中提出中正紀念堂轉型中長程六年計畫,包含啟動具威權象徵處置意義的轉型前導計畫、變更都市計畫等五大工作項目,建議文化部在園區轉型方案落實前,開放外界申請進行「具威權象徵處置意義」的活動或裝置建構,並建議也可展開藝術駐村計畫,透過藝術量能擴大園區轉型之對話契機。這樣的轉型正義,表現的是受害一方的寬厚。但是,兩蔣的附隨、傳人、子孫,依舊有人不領情,還口口聲聲要「平反」。言下之意,施害者把自己當作受害者,簡直是做賊喊捉賊。
甫獲國民黨提名,蔣萬安暢所欲言:兩蔣對於中華民國這片土地的貢獻不容抹滅,從蔣中正對於土地改革、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九年國民教育,到蔣經國推動十大建設,以及現在的護國神山,都是當時所奠下的基礎。蔣萬安說:自己以身為蔣家後代感到驕傲。他還以黨國之孫的語氣說:中正紀念堂是所有民眾共同記憶,也是歷史一部份,絕對不容許任何個人、政黨或少數官員任意、片面決定它的改變,希望能在現有基礎下共同討論加入其他元素,但現有基礎不容任何更動。而他跟風「看到這麼多孩子,就這樣走了」,卻一字不提兩蔣二二八、白色恐怖、長期戒嚴,讓多少萬個孩子失去父母!這就是他競選首都市長的起手式嗎?
首都市長選戰,藍營儼然形成一種新的傳統,黨國權貴才有資格披掛上陣。馬英九、郝龍斌、丁守中、蔣萬安這組名單,截然不同於張豐緒、林洋港、李登輝、邵恩新、楊金欉、許水德、吳伯雄、黃大洲那組名單。威權時代,國民黨任命、提名台北市長,還會考慮到接地氣。民主時代的國民黨,偏偏反其道而行。也許,這種反差折射出,隨著民主深化,國民黨的正統象徵,只剩下台北市這個藍與統的最後堡壘了。蔣萬安獲提名,立刻拜會馬英九、郝龍斌,黨國權貴一家親,市民黨員局外人。雖然台北市選區特別,仍不妨視為某種指標,據以觀測台灣國家認同、選民自主的成熟進度。
有人形容,蔣萬安是「小馬英九」。他回應說:「我就是我,我就是蔣萬安。」其實,與其說特定黨國權貴是「小馬英九」,不如問那些黨國權貴可不可能成為「小馬可仕」?菲律賓前獨裁者馬可仕,總統任內侵犯人權、貪污腐敗,一九八六遭人民革命推翻,流亡海外。但馬可仕死後,他的家族又在故鄉東山再起。這次大選,「小馬可仕」透過網路清洗家族暗黑歷史,大力宣傳馬可仕的建設、繁榮與安定,並結合其他政治家族勢力(副總統當選人係杜特蒂長女薩拉),終於如願以償。作為旁觀者,自要尊重菲律賓的選擇。但「小馬可仕」的成功,背景是菲律賓的民主人權、經濟民生倒退,遂為獨裁者家族捲土重來提供了溫床。
在台灣,藍統政媒至今仍在粉飾兩蔣的獨裁歷史,為他們塗抹慈眉善目的形象,凸顯其經濟建設、社會安定、勤政愛民等豐功偉業,不談政治高壓,且淡化他們不分族群地屠殺、迫害人民。所幸,一九八八以來,台灣的民主勇往直前,成為印太地區的民主領頭羊;產業經濟擺脫中國磁吸,成為國際可信賴的供應鏈;民主防疫勝過對岸專制防疫,維持正常生活、生產建設並進而準備重開邊境。縱使藍統政媒,於外附和北京脅迫台灣,於內誘導國人「憶苦思甜」,「永懷兩蔣」終究是社會的邊緣情緒。台灣的正向發展,預示著「小馬可仕」的空間,日漸縮小。
轉型正義,堪稱黨國時代的句點。然而,藍統政媒,至今還在頑抗這個句點。所幸,台灣的主流民意,已經心有定見,威權時代不堪回首,更不可掉入對岸另一個黑洞。這種向上提升的力量,且向年輕世代擴散生根,成為維護台灣民主健康的抗體。回顧以往,由於民進黨首次執政失敗,馬英九當選猶如「小馬可仕」,兩岸的黨國體制藉機接軌,幸而太陽花學運,二○一六撥亂反正。可見,台灣若像菲律賓那樣出了「小馬可仕」才是大患。推動轉型正義的民意與政府,寬厚以待兩蔣的追隨者,也就罷了。重要的是,致力轉型正義的執政者自我惕勵莊嚴從事,莫因擁有權力而從內部開始腐化,令企圖復辟者據以質疑轉型正義的正當性,甚而為「小馬可仕」班師回朝創造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