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看看菲律賓 反思台灣雙語政策

◎ 高志耘

最近和同公司研發部門的兩名菲律賓同事聊天,意外發現他們的處境,其實很像台灣,也因此更加確認『雙語政策』在台灣最後可能只會白忙一場。箇中原因除了一般人常說的,台灣沒有被英語系國家殖民、增加貧富懸殊等等理由之外,筆者更強調以下兩點:

首見,雙語政策就是母語殺手。兩位菲律賓高學歷同事告訴我,他們從小各級學校就都是英語授課。即使有文字,學校卻從來沒有教過他們母語,以致兩人完全是『母語文盲』,而且年輕十歲的下一代,母語口說能力已經大幅下降了。反思台語的困境,亦如是此。

台灣本身存在至今未解的多重殖民結構,華殖的最外那層都還沒有剝掉,馬上就要再用英語進行『自我殖民』。美國就算是台灣的實質保護國,但有必要貫徹到這種地步?

第二,雙語政策無助改善台灣產業的困境,還會加速人才出走。兩位菲律賓同事的英文真的很好,其中一位甚至還收過日本學生;他們在菲律賓都已經是高知識分子,據說同儕之間,能力比較好的都下定決心再也不回菲律賓。因為就算拿到博士學位,也只能在缺乏設備和資源的學術圈當教授,也無法投入到業界,職涯非常受限。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資料,現行雙語政策的目的更加令人匪夷所思。政府可否想過,一旦具備跨國移動的競爭力之後,人才還肯留在工作條件日益糟糕的台灣嗎?除了半導體之外,台灣的各行各業都在萎縮。好比傳產明明也缺博士,卻只能開出五萬五那種羞辱人的薪水,更別說文組了。

說雙語政策可以改善薪資所得,筆者持保留意見。會落腳台灣的國際企業,看中的不就是台灣長期被壓榨的低廉優質勞力嗎?雙語政策增加競爭力,但實質薪資真的會因此成長嗎?還是,只是被外國企業當「盤子」,減少他們的人力成本而已。

與其把國際競爭力和語言掛勾、以『英語霸權』來錯誤理解『國際化』,政府不如花更多心力,直接處理台灣產業困境、勞工薪資等等更深層的問題吧!

(作者是研究助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