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青年時評﹚俄烏戰火下 談被取消的打靶

◎ 劉庭妍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戰開打,台灣同樣身處與惡霸為鄰的險峻情勢、面對中共的認知作戰同時,實應喚起國民對國防教育的重視。下述為教育現場的實例。

中部某國立高職,於元月期末校務會議表決通過「取消」學生實地體驗打靶課程。提案完整案由為「校內射擊預習時數不足,且本校多為女學生較容易緊張」。

首先,射擊預習時數不足成為案由,不僅嚴重悖離教育以實踐教育原理、傳遞正確價值觀的意義,更是倒因為果的錯誤示範。

第二,女學生佔校內多數也不應成為案由。教育部近年來提倡落實性別平等教育,強調不論任何性別都應享有同等的受教權利。但校方此時卻以女學生佔多數、易緊張為理由,不僅是教育中不應出現的性別刻板印象,更是剝奪學生的學習權利。

以制度而言,教育部國教署在二零一七年發函公告,全民國防教育科必須實施八小時射擊課程(於校內由教官教授),並提供各高中職學生「實彈射擊」課程(將學生帶至軍中靶場實踐)的教學資源。二零二零年「全民國防教育軍事訓練課程折減常備兵役役期與軍事訓練期間實施辦法」中,將實彈射擊體驗活動列為占該科五分之一時數(堂)的重要課程。中央法規標準法第十一條規定:「法律不得牴觸憲法,命令不得牴觸憲法或法律,下級機關訂定之命令不得牴觸上級機關之命令。」因此,「取消」打靶課程不應發生。

以教育而言, 取消打靶將會衍伸學生對軍事國防認識之疏離、服志願役的意願降低、乃至國家安全的問題。國防教育課長年以播放影片、自習等姿態存於教育現場,惟因應打靶,教官必須解說打靶的姿勢、示範如何瞄準目標,這是為數不多、學生接觸「有溫度」的國防教育。打靶的目的,不是訓練學生成為像國軍一樣專業的戰士,而是成為學生認識國防的切入點,協力為台灣的未來負重前行!輕言取消,尤其在此際俄烏戰事成為國際焦點,國防教育的絕佳機會,令人萬分遺憾!

(作者就讀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雲林縣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