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共和國》李秉錡/用聯合學習解決人頭帳戶的問題

要縮短人頭帳戶的壽命,最簡單的方式是不要讓人頭帳戶出生,原則限制每個人的合理帳戶數量(例如三個),如果有人要申辦超過數量的帳戶,需有正當理由,否則不准。示意圖。(資料照)

李秉錡/新北地檢署檢察官

人頭帳戶困境持續存在

人頭帳戶的議題近來因為民間團體發函司法院,要求法官遵守無罪推定原則,針對無法確定交付帳戶者的主觀犯意時,應判被告無罪,司法院回應這是法官個案事實認定的權責,不要誤導社會,這個議題又再次吸引社會大眾的注意。

這個司法問題,其實已經長期困擾著司法人員,尤其在犯罪集團用似是而非,不易分辨真假的話術取得帳戶的案子,交付者主觀上知不知道,或有沒有可能知道帳戶會被非法使用,且被非法使用也不在乎,執意要將帳戶交給對方,這種腦子在想什麼的事實認定,需要司法人員在個案中,依經驗法則及論理法則詳細判斷。

司法實務上,因為陌生詐欺案件幾乎都會使用人頭帳戶,這種案件真的多到可以用癱瘓司法體系來形容,而不同案件都不會完全一樣,包括交付者本身的知識經驗、財務狀況,及對方刊登訊息的介面、冒用的名稱、使用的話術、要求交付帳戶的方式等情況,甚至交付者所能提供之事證等等,都是要考量的因素,所以不能用某個案子的結論來質疑另一個案子,這真的不太適當。

然而,交付帳戶的問題放到司法來解決,表示詐欺已經發生,這註定是個悲歌,如果交付者用錢恐急,一時貪念把帳戶交出去,會構成犯罪,但詐騙款項去向不明,被害人拿不回錢,而司法人員花這麼多資源,處理到交付帳戶的邊緣犯罪者,主嫌仍逍遙法外,無法有效嚇阻這類犯罪,造成交付者、被害人、司法人員三輸的結果。

要有效解決這個問題,不應該拉到後面的司法體系解決,應該要提前從金融體系解決。漏水了,重點不在怎麼接水比較好,而是抓漏,把洞補起來。

利用聯合學習縮短人頭帳戶的壽命

目前人頭帳戶的凍結,常見是被害人播打一六五報案,警察會先通知銀行圈存可疑帳戶,讓這個帳戶暫停使用廿四個小時,被害人趕緊正式去派出所報案,完成報案,警察再正式請銀行將該帳戶設定為警示帳戶,但這個程序是從被害人報案才開啟,但被害人很常不會馬上發現自己被騙了,沒有立即報案,這個人頭帳戶就會持續被犯罪集團使用,有些人頭帳戶的壽命甚至可以長達數週。

要縮短人頭帳戶的壽命,最簡單的方式是不要讓人頭帳戶出生,原則限制每個人的合理帳戶數量(例如三個),如果有人要申辦超過數量的帳戶,需有正當理由,否則不准。但銀行在開戶時,對客戶的資訊掌握有限,難以判斷客戶所提的理由是否正當,且客戶已經向一定數量的銀行開戶後,原則上不能再向其他銀行開戶,這也會造成銀行競爭上的限制。

如果不限制開戶數量,另一個方法是建立人頭帳戶的表徵,在帳戶使用的過程中,發現某帳戶極可能是人頭帳戶時,銀行就預警圈存該帳戶,讓這個帳戶暫停使用廿四小時,並通知警察請帳戶所有人及匯款人說明釋疑,不要拖到被害人發現被騙後再圈存,以縮短人頭帳戶的壽命。

預警圈存制度建立的前提是精準分析人頭帳戶的表徵,如果分析不精準,不當圈存,就會陷入擾民的撻伐聲浪中,而精準分析除了專家依過往經驗列出可疑表徵外,可以利用機器學習,不預設表徵,而是將已知人頭帳戶的金流軌跡及相關資訊交給電腦來學習表徵,當學習資料夠大,很可能會看出人類看不到的表徵,協助銀行提高精準度。

雖然現在每家銀行都有自己的可疑交易警示系統,但囿於銀行資料有限,學習出來的效果當然也有限,如果讓數家銀行可以利用聯合學習(Federated Learning)技術,簡單說,就是讓不同銀行將從自行內學習到的人頭帳戶特徵或模型,並與其他銀行共享學習。好處是一來銀行間不用交換原始個資,保護客戶隱私,二來加大學習數量,提高辨識人頭帳戶的精準度。

預警圈存制度建立,縮短人頭帳戶壽命,增加詐騙集團詐騙的困難,減少被害人被騙的風險,又減少交付帳戶者的帳戶被利用作詐騙的機會,也減少司法人員面對這類案件的困擾,更減少銀行應付設定警示帳戶及司法人員調取資料的作業成本,這或許是個好的解決方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