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危險」的敵友關係

「華盛頓郵報」兩位記者在新書「危險」中揭露,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在二○二○年美國總統大選前夕,與二○二一年一月六日國會山莊事件之後,至少兩度私電解放軍參謀長李作成。密利向對方擔保:「美軍沒有向中國開戰的意圖」,「如果我們要發動攻擊,我會事先通知你,不會是奇襲。」

對此,川普強調,「從沒想過要攻擊中國」,指控「這是叛國罪」。而密利聲明說:「作為總統和國防部長的最高軍事顧問,是在其權限範圍內行事。」拜登更表示:「我對密利將軍有極大的信任。」密利將在九月底前往國會聽證,並與國會討論細節。華府的後續處理,相信會受到國際矚目。因為,這將影響敵友的解讀,萬一這種決策分歧落實在本國,要如何想像華府表裡不一的運作。拜登所說的:「若任何人侵略或對我們北約盟友採取行動,我方會做出回應,對日本、韓國和台灣也一樣。」盟友要如何拿捏這樣的承諾會在關鍵時刻化為何種行動?

美國抗中是主旋律,但綏靖主義並未消失,連軍方都有高層私電解放軍高層,這種情況如果發生在兩國衝突,令人不敢想像。另,一七七名史丹佛大學教授署名的公開信稱,美國司法部二○一八啟動「中國行動」,以阻止中國盜竊美國科技,但此後這項計畫「嚴重偏離任務宣稱的目標」。此舉,樂得中國援引反擊反華勢力。川普走了,來了拜登,北京對白宮前恭後倨,由於拜登期待合作、競爭,避免衝突,北京更有軟土深掘之勢。最近美中高層接觸,北京總是以高姿態要求,華府必須先改變自己對中國的態度再來談進一步的合作。綏靖主義,充滿看不到的代價。

密利事件令人好奇,未來美國總統若承諾受到武力威脅的盟友,將在某種情況下把戰爭當作選項,但是他的高階軍官卻私電敵方高階軍官,表白美軍不會發動攻擊。在這種情況下,盟友要如何判斷美國總統的承諾,以作相對的因應準備?尤其是,假使總統下達作戰命令,高階軍官卻怠於執行,盟友要如何自處?這樣的可能劇本,如果發生在台海現場,台灣要如何看待拜登、布林肯、蘇利文的堅若磐石?

當年的總統川普,事後得知之後,認為總統職權受到侵犯。現任總統拜登,則似不在乎發生在前任總統的此事,他選擇信任密利當時的判斷。不過,拜登並沒有明確表示,同樣的事情若發生在他任內,他的看法與反應會是如何?當事總統,不當事總統,對於高階軍官自行其是,態度竟然南轅北轍,這是個人見解?還是制度問題?盟友,尤其是面臨中國武力威脅的印太盟友,可能都會睜大眼睛看結局,因為這對盟友是生死存亡的問題,不是白宮的茶壺裡風暴。蘇利文強調:美國對台灣與以色列的承諾一如既往。台灣聽來,自我檢討必需有以色列的自衛意志。但是,密利事件又不得令盟友反問:執行承諾的高階軍官,與白宮、國務院存有多大距離?

這個活生生的教材,勢必會成為北京研判華府軍事作為的案例。習近平可能從中發現,原來影響美國最高決策的途徑,不一定要經過白宮。如果透過認知戰,令美國高階軍官相信,白宮的主人已經發瘋了(例如:凡是對中國發動戰爭都是失去理智之舉),所以必須拒絕他的作戰命令,那麼,便可以制約美國總統發動戰爭的權力與可能性。這樣的戰術擾敵,可能會誘使北京更無顧忌地侵犯他國,因為它因此可能研判最後美軍不會與共軍一戰。「我們不會對你們發動攻擊或任何打擊行動」,「如果我們要展開攻擊,我會提前告知你,不會突如其來」,北京聽來會不會安心我們不知道,但是作為美國的盟友聽來,可能會有點擔心。

日前,美英澳簽署AUKUS安全協議,英美將協助澳洲發展核動力潛艦,這是把全球戰略重心轉移至印太地區的另一行動。不過,此舉也導致法國失去對澳洲的數百億美元柴電潛艦軍售案,引起法國政府召回美澳大使等大反彈。從密利事件來看,有點反諷。法國作為傳統盟友,一直被蒙在鼓裡,背後被捅一刀;而中國作為敵方,「李將軍,我認識你五年了」,輕鬆獲得對手國家機密。如此敵友關係,會對敵友傳達什麼訊息?可以說,此事不僅是美國的內部問題,也影響到美國的外交信譽,這個消息在阿富汗撤軍之後傳出,並非好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