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對台灣的支持,重複強調個別國家類似的行動,很容易陷入見樹不見林的迷思。那些個別行動有什麼共同點?是怎麼樣的全圖裡面的一塊拼圖?才是森林的全貌。
九月二日,「歐盟─台灣政治關係與合作」,在外交委員會通過。其中,建議歐盟駐台機構更名為歐盟駐台灣辦事處。在此之前,八月二十七日,十二個歐美國家議會及歐洲議會外委會主席發表聯合聲明,指責中國對立陶宛施壓,呼籲本國政府、歐盟及其他盟友給予立陶宛全面支持。更早,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致電立陶宛外長藍斯柏吉斯,承諾將採取雙邊協調行動,幫助立陶宛面對來自中國的壓力。參議員盧比歐解釋得很直白:「中共沒有權利支配世上其他國家如何稱呼,或如何與台灣人民來往。」
七月初,我國友邦海地總統摩依士遇刺身亡,北京意圖趁亂利誘海地與台分手。當時國務院答覆關切的眾議員稱:美方會持續公開表達對台灣的支持,同時會鼓勵理念相近國家與台灣往來。立陶宛事件,正好反映出華府鼓勵理念相近國家與台灣往來的作為。就此而言,川普、拜登扭轉了歐巴馬之前的思維,把合作夥伴由極權中國改為民主台灣,形成友台抗中的印太戰略格局。華府的「一中政策」,已往維持台灣獨立現狀、遏阻北京武力予以改變的方向操作。剩下的,可能是抽樑換柱的「一中政策」,什麼時候會因量變產生質變。
立、台發展關係,美、歐都樂觀其成。北京對立陶宛嚴陣以待,無非是預防骨牌效應。其實,骨牌效應早就啟動了,龐皮歐在美國務卿任內便稱:「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六月底,日本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亦質疑:一九七○年代以來承認北京的「一個中國」政策,是否禁得起時間的考驗?歐盟對外事務部發言人則稱:歐盟不認為在台灣或是台灣前來歐洲設處違反歐盟的「一中政策」。華府的態度是一種總結:每個國家都應在沒有外部脅迫情況下,決定自己「一中政策」輪廓樣貌。數十年來,各國的「一中政策」,都要看北京「一中原則」的臉色。如今,各國紛紛出現修正主義,不再完全聽令北京的緊箍咒。捷克、立陶宛、斯洛伐克及波蘭,捐贈疫苗給台灣,乃至互設代表處,也是以行動重新解釋自己的「一中政策」。
所謂的「一中原則」,綁架各國的「一中政策」數十年,從而框限台灣的國際空間。回顧尼克森主義,把中華民國政府的中國代表權歸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這是讓被扭曲的回歸正常。與此同時,不挑戰北京的「一中原則」涵蓋台灣,卻造成了新的扭曲。川普主義取代尼克森主義,並未挑戰中國代表權,但不苟同北京宣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是撥亂反正。從川普到拜登,「美國的一中政策」日益浮顯,也帶動各國微調「一中政策」內涵,以表達關切「台海和平及穩定的重要性」。
台灣,猶如「田螺含水過冬」。不過,我們絕非光憑運氣。一九七○年代以來,面對不利的國際逆境,政府與人民莊敬自強,走向經濟小龍、教育普及、社會開放、言論自由、民主改革、產業創新、政權和平轉移的現代國家,而且堅持站在民主陣營。如今,台灣的戰略價值、民主文明、全球供應鏈、公衛醫療等,持續在國際發揮正能量,且挺立在全球應對中國挑戰的最前線。從國際視野來看,更能看清民主台灣或極權中國,哪一邊才符合共同價值與長遠利益。去今兩年,民主防疫典範,創造了另一個成功的故事。在國際的價值與利益取捨,台灣是禁得起考驗的夥伴。
當然,台灣仍須步步為營、行穩致遠。八月初,國務院推特列出所有收到美國免費捐贈疫苗的國家,卻又刪除台灣的國旗再重新上傳貼文。而波蘭外交部在推特發文將捐贈台灣疫苗時,PO出疫苗登機照及台灣國旗,隨後貼文被刪除。一如五日又見十九架共機擾台,美國共和黨籍參議員海格示警:阿富汗淪陷後,中共和其他敵人將會持續試探美國決心。同理,西方「一中政策」之修正,北京必極力發揮幕後影響力,且藉由各種脅迫壓縮歐美的修正幅度。如果各國對「一中政策」的修正,最後依舊由北京決定規則,那麼,習近平將更加認定,美國不過是「紙老虎」,台海乃至東海、南海的緊張,只會升高而非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