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台鐵發生重大車禍之後

台鐵太魯閣號列車出事,造成重大傷亡,連日來除了搶救、搶修、調查等善後工作,社會各方也多所行動;不僅熱烈捐輸,也針對這一國際關注的嚴重鐵道事故要求檢討改進,期盼記取教訓,台鐵積極改革,以這次慘痛代價換取億萬旅客的乘車安全。

這一事件相當程度是台灣社會的縮影,有良善的,也有醜陋的。事件一經發生,連日來各方踴躍捐輸,不論金額大小、價值高低,都具體實踐了患難與共、慈悲助人的精神,這是源自先民打拚的傳統,近年每於重大災難之際展現。另一方面,在泛政治的今日,各式各樣的鬥爭立即出籠,只是政治口水和趁機出鋒頭者一般,不但無助對症下藥的變革,還常乖離主題,治絲益棼。

魔鬼隱藏在細節,大災難出於小環節。雖正式調查報告尚需假以時日,專業的土木技師經現場勘查,已指出五項疏失;尤其現場附近另一明隧道工程施工未設圍籬,出事現場邊坡沒有護欄,以致肇事工程車滑落軌道,釀成大禍。在列車高速行駛的鐵道旁施工,竟連基本的安全防護設施都付諸闕如,這就凸顯了做事的習性或文化等根本問題。

現場明顯暴露的,是營造工程的馬虎文化。被收押的工地主任李義祥,曾因圍標被列政府工程黑名單,這次也被指「借牌標案」,卻實際負責現場施作。以安全為要務的台鐵對外包工程未實事求是,把施工現場設立圍籬、護欄列入合約,工程監造也形同虛設,加上在邊坡停車的工程車疑似未有拉上手煞車。所有這些,便宜行事,馬馬虎虎,「公共工程的安全只能靠運氣」:運氣好,一切沒事;運氣不好,大禍臨頭,公眾遭殃。

現場之外,車禍、災難一旦發生,政治口水與鬥爭旋即湧現,這又暴露了政治文化的慣性。交通部長林佳龍辭職負責已是現在進行式,並表明「留下的日子不是戀棧,而是求能善後」,政客仍窮追猛打,繼續上綱,企圖造成對手的政治災難。台灣已歷經數度政黨輪替,過度的政治攻訐或可羞辱政敵,卻不能反證自己的優越,也無助關鍵問題的解決。朝野政黨、政客早日跳脫這一政治窠臼,台灣的災難政治學才會比較像樣。

同樣是政治文化問題,以往災難或人禍一經發生,救難、救急與人事究責之後,對於亡羊補牢之計,或以洋洋灑灑的冗長官文書呈現,或推出時已事過境遷;反正風頭已過,公眾大都遺忘,需要落實的根本改善解決方策因此少人聞問,直到下次問題或災難再現,才又雷厲風行一番。如此這般,周而復始;處理台鐵車禍頻傳如此,層出不窮的遊覽車事故亦如是。

在這種政治文化之下,政治人物和公職人員偏向看短不看長,側重討好選民或做簡易的事,常把真正問題掃到地毯底下,但求任內不出事。於是,少子化政客都說是「國安問題」,卻長年無解;減碳與能源轉換是國際趨勢,需長期堅持,台灣整體表現落後;有如「老牛拖破車」的台鐵須大力改革以重生,眾人皆曰宜,已拖延幾十年未有實質進展。

台鐵是公用事業,屬交通部轄下事業,既管理也經營軌道事業。它沒有跟上一九九○年代的民營化潮流,二十一世紀初也未搭上公司化列車,以致家大業大,卻舉步維艱。誠然,台鐵改革茲事體大,牽涉組織、制度、員工、營運等諸多層面,非僅台鐵及交通部力所能全及。但以近年事故頻傳,這次且釀成國際級的重大車禍,國人傷亡慘重,在付出令人心痛的代價之後,化危機為轉機,克服萬難,改革重振台鐵,無疑是主政者和台鐵的要務。

體制和經營改革之際,台鐵更重要的,是完善「安全第一」的文化和設施。這次事件凸顯了包括工程施工的標準作業程序頗有欠缺,其他如行車路線邊坡預警、異物偵測、軌道防護網等安全設施,也有待全面強化。同時,事件也顯示,太魯閣號的傾斜式列車搖晃較大,賣站票或許導致傷亡人數增多,凡此都有待檢討調整。

台鐵鐵道網路一千一百多公里、兩百四十個站,每年服務兩億多旅客,攸關眾多國人行的安全與便利。軌道運輸行進,列車每次搭載三、四百人,以高速行駛,出事的後果通常很嚴重,安全的要求自須高度講究。完善台鐵的「安全第一」文化,應是國人對這次事件的最大期盼。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