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海巡同盟化 台美合作的戰略意涵

◎ 蔡裕明

台灣與美國三月廿六日簽署「台美海巡合作瞭解備忘錄」,為美國總統拜登就任後,台美所簽署的首份備忘錄。而就在美國重建全球民主聯盟並且將舉辦民主峰會之際,此舉更透露華府將進一步深化與台北的安全合作關係,更可視為延伸歐巴馬政府時期的「東南亞海上安全倡議」,台灣未來在拜登政府的印太戰略中更顯重要性,更是海巡合作同盟化的第一步。

歐巴馬政府時期的「東南亞海上安全倡議」並非新概念,當時美國協助強化東南亞國家的海上安全援助。例如,幫助菲律賓建立國家海岸監視中心、協助越南建設海岸警衛隊訓練中心、增強印尼和馬來西亞的海上監視和雷達能力,美國去年更在帛琉部署海岸巡防隊的快艇。

台美海巡合作有三項戰略意涵。首先,海岸防衛隊常被視為「第二海軍」,著重於執法、搜救或支援海軍在領海當中維護主權。軍艦多被視為主權國家的延伸,而在從東海到南海的可能出現衝突之際,海岸防衛隊較海軍擁有更多的解釋操作性與靈活性,可避免主權糾紛即刻升高為軍事危機。未來更可透過「海巡工作小組」討論台美在打擊毒品或輕小型武器的非法販運或打擊犯罪,以及非傳統安全領域的海上安全合作。

再者,透過該平台強化台灣在海洋執法與港口安全的教育與培訓能力。最後,海巡合作將強化區域海洋領域意識以及建立共同的戰略行動願景,執法範圍可延伸至東沙島與太平島,並強化台灣半導體輸出的海上航行安全。

換言之,若結合去年同意出售四架MQ-9B「海上衛士」無人機所具備的監視功能來看,美國應將台灣納入菲越印馬與帛琉的海岸防衛隊的合作,提高從東海到南海的監測、辨識、應對與分享空中與海上活動資訊能力,最終形成一個共同且可隨時應變的「安全與民主盟友」的準軍事合作關係,並且從美國海岸防衛隊到台灣的海巡署,在美中的競爭與合作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作者是實踐大學會計暨稅務系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