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漢字」的新英文進牛津詞典

◎ 曾泰元

辛丑牛年開春不久,《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簡稱OED)收納了「漢字」的新英文sinograph(音標 [ˈsaɪnəˌɡræf])。

sinograph是個難字,宛如留學考的GRE字彙,讓人感到陌生艱澀。漢字傳統上都用Chinese character(字面意義「中文的字符」),如果上下文清楚,單用character(字面意義「字符」)即可。這兩個傳統說法行之有年,淺顯易懂,大家都認為理所當然。不過總覺得,Chinese character的表達有點間接,結構鬆散,像是可隨意代換的搭配。而sinograph精簡直接,有濃縮的緊湊感。

OED是英語世界的詞語權威,每年三月固定會發布年度首次的季度更新。今年這批雖尚未公告,但我已先睹為快。我們處於漢字文化圈的核心,長久浸潤在漢字環境中,用漢字閱讀和書寫,漢字的英文自然也與我們息息相關。

古埃及「象形文字」的英文是hieroglyph(字面意義sacred carving「神聖的鑿刻」),美索不達米亞「楔形文字」的英文是cuneiform(字面意義wedge-shaped「楔子形狀的」),兩者皆由希臘文、拉丁文字根所構成,緊湊精練。

試想,倘若把象形文字的hieroglyph改為Egyptian symbol(字面意義「埃及符號」),把楔形文字的cuneiform改為Sumerian character(字面意義「蘇美人的字符」),這樣的大白話雖淺顯易懂,卻也顯得鬆散間接,遠不如原名緊湊有力。

OED全新收錄的sinograph(字面意義Chinese written symbol「漢語的書寫符號」),內含兩個希臘文的字根(Sino-「中國;漢語」+ -graph「書寫;圖畫」)。這個sinograph的新字古韻十足,與象形文字的hieroglyph和楔形文字的cuneiform一樣精練,能夠共列世界知名的古文字。

漢字的新英文sinograph有個前身,是個歷史更悠久的異體字sinogram,十九世紀中葉就出現使用證據,OED也早已收錄入典。不過,sinogram已趨於罕用,又和新興的「正弦圖」和「竇腔X光片」的sinogram拼法雷同,被奪去了話語權,故已身居冷宮。

如今sinograph的出現,彷彿sinogram轉世,書證都集中在近廿年,書證作者有當代重量級的漢學家梅維恆(Victor H. Mair),也有傑出青年學者白安卓(Andrea Bachner),新字盡顯朝氣活力,前途看好。

另外,日本「漢字」的英文是kanji,「平假名」的英文是hiragana,「片假名」的英文是katakana,都是日文的音譯,在英語世界地位非常穩固,中大型以上的詞典也多有收錄,在世界的舞台上受人矚目,而作為源頭的中國漢字,能否像日文一樣,以音譯的hanzi通行英語世界、為權威詞典所收?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是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前系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