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罷王與罷捷 四點觀察

◎ 王洲明

罷王成功、罷捷失敗;對應模式與戰術差異,值得接續而來的罷免個案省思。

一、冷處理vs.迎戰。王浩宇採冷處理,卻遭低空飛過(二十五.八一%);黃捷改採正面迎戰,最後使同意罷免未達二十五%門檻。

二、民進黨態度不同。罷王,民進黨袖手,但其他包括國民黨、台灣民眾黨、綠黨等均支持,才得以通過;罷捷,民進黨動員護盤,其他政黨旁觀未落井下石。蔡英文主席兩度發號施令護捷,更是關鍵。

三、罷捷理由牽強。以「翻白眼、反萊豬」為由,太牽強。黃捷質詢韓國瑜市長遭敷衍而翻白眼,只是禮貌與態度問題;至於萊豬問題屬總統與立委層次,找市議員出氣,層級不對。

四、中間選民冷靜。其實,這次罷捷與反罷捷,雙方動員結果得票率均未達二十五%門檻。故即使民進黨不護盤,罷捷依舊失敗。可見罷免正當性不足時,中間選民會冷靜以對,這是民主政治的勝利。

修法降低罷免門檻後,全國矚目的罷免案之同意、不同意得票率,分別為黃國昌(十九.○五%、八.五一%;否決)、韓國瑜(四十.八三%、一.○九%;通過)、王浩宇(二十五.八一%、二.一七%;通過)、黃捷(十八.九五%、二十二.四三%;否決)。

緊接而來的罷免焦點案落在陳柏惟、吳思瑤。前者選區屬傳統型、後者屬都會型,屬性不同,罷免與反罷免的策略也不同。上述四個罷免個案的通過與否決,值得各團隊推究。

(作者為反賄選研究室負責人,台中市選委會監察小組召集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