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氣候風險連五年在WEF「稱霸」

◎ 陳鴻達

大部分國人對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的聯想,便是台灣在其國家競爭力排名的起落,事實上世人最重視的是其在每年元月所發表的「全球風險報告(Global Risk Report)」。在十九日所發表報告中指出,最可能發生(likelihood)的風險是極端氣候;衝擊最大(impact)的風險是傳染性疾病,其次是極端氣候。該報告是依據全球各地與各行業的專家調查結果所撰寫出來,因此是各界評估未來趨勢的重要參考。

事實上有追蹤這項報告的人,對這結果應該都不會太意外。因為從二○一七年開始,極端天氣就年年高居最可能發生風險的冠軍,去年氣候問題更是雙冠王,只是今年衝擊最大的風險被疫情取代而屈居第二。其他進入排行榜的風險包括:大規模殺傷武器的擴散、數位資料的集中、資安與債務問題等等。但這整體來說還是環境相關問題最為迫切,這也是為什麼WEF同時發表一篇名為「當前全球最大的威脅,它不是新冠肺炎」的文章。

也許有人會問,經濟論壇怎麼變成環境論壇了?事實上也不是如此。世界經濟論壇還是以經濟為主軸,只不過他們認為經濟發展必須有健全的基礎才能永續發展,因此除了討論各種發展趨勢,同時也要找出影響未來最大的威脅。現在幾乎各國的專家都有共識,環境的風險再不能有效地控制,這些不可逆的環境破壞,也將危及到經濟的持續發展。這也是為什麼經濟論壇快變成環境論壇的主要原因。

在國外,又以金融業對氣候風險最為敏感。例如英國政府要求金融機構要能掌握其資產或抵押品在極端氣候下可能遭受的損失,建議各銀行清查有多少房貸抵押品在易淹水區,再設計各種淹水情境高度時,預估將造成的損失。此外,未來氣候問題若越來越嚴峻,政府增加能源稅或碳稅,這除了減少這些高排碳企業的營收,甚至影響其還款能力。這不但將影響該公司的股價,也提高放款給該公司銀行的經營風險。

此外,歐盟正規劃開徵「邊境調整稅」,對來自沒實施碳稅或碳定價國家的商品開徵特別關稅。依目前的情況,台灣應該是被課徵的對象。至於具體課徵項目與金額,歐盟很快就會揭曉。

(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院務委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