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台積電讓蔡英文新南向破功?

◎ 吳海瑞

立委陳玉珍日前在某談話性節目表示,馬英九執政時,台灣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是卅九%,現在來到四十三%,對中國的依賴更重,所以小英的新南向徹底失敗。

陳口中的卅九%是二○一五年台灣出口大陸、香港的比重,而四十三%是今年一至八月的數據。這乍聽有理的言論,隨即被另位來賓打槍:如果沒有南向,讓韓國瑜上台繼續簽服貿、貨貿,那依存度不就更高?另就四十三%的內容來看,陳也站不住腳。

今年前八月,台灣輸中產品,半導體零組件(晶圓最大宗)出口金額達五百多億美元,首次過半、創下歷史新高。這豈不是「台積電等半導體業者,讓新南向破功」的荒謬?不過,這種「依存」是健康的,並不是受制於人;九月後,少了華為的訂單,立刻有其他國家的訂單填補台積電產能缺口;這是題外話,也說明貿易依存不僅是量,也有質的面向。

拿出口比重的消長來論斷新南向的成敗,是反對黨陣營的SOP,「對中國出口依賴創新高 陳以信要蔡英文為新南向的失敗負責」,「我對陸出口飆升 東協占比創十年新低」等不勝枚舉。論者拿馬執政的二○一三年,出口新南向金額為六百九十億美元,占總出口額廿二%,比較二○一九年衰退到十九%,金額為六百卅一億,減少五十九億美元。然而細究其內容,減少項目最多的是「礦產」,就少了九十六億,這是因為中美貿易戰衝擊全球景氣,國際原油市場供過於求,致價格震盪走低;而台灣汽柴油出口至新南向國家,占比也從二○一三年的近廿一%,減至去年的八%不到。反觀電子零件、機械、資通訊產品、化學品、塑膠、橡膠及其產品等品項,都是增加的。從內容來看,這樣的消長是正面的。

再從實務面來看,筆者服務的公司,在沒有前往新南向國家投資之前,是由台灣出口到東協國家;設廠投產之後,改由就地供應(關稅比台灣少五%以上),因此由台灣出口就幾乎為零了。若用出口消長單一指標來看,公司的南向豈不失敗了?

執政黨需要監督,但監督要有品質。貿易投資最終還是民間企業主導,論斷新南向,除了貿易投資之外,還有司法合作、工業合作、科技合作、金融監理合作、醫藥合作、教育人才交流、城市交流、觀光交流、文化交流、基礎建設等;以及配合經濟發展新模式,如何協助企業推動產業新南向戰略布局等,才是被檢驗的重點。拿幾個統計數字囫圇吞棗,只是自曝其短。

(作者為上市公司專業經理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